高僧萧古岩:17岁坚定出家,鼓励杀生护生,120岁圆寂
创始人
2024-06-29 12:08:21
0

原标题:高僧萧古岩:17岁坚定出家,鼓励杀生护生,120岁圆寂

佛教于中华文明来说至关重要,自汉以来的史料处处可以看到佛教的踪迹,它早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完全可以说,汉传佛教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自古以来,佛教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都少不了高僧传道。高僧是人们对佛门比丘的尊称,他们德高望重,佛法高深,多跳出三界之外,不问世事。

但近代时,却有那么一位被称为第一高僧的老和尚,竟呼吁僧人拿起武器奋勇杀敌,虽然他破了佛门杀戒,但更被世人铭记、敬仰。

出身尘世,心向菩提

道光20年(1840年),福建泉州,一个名为萧古岩的男婴诞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在他呱呱落地后不久,母亲便去世了,老来得子的父亲和庶母将他抚养长大,十分疼爱,但萧古岩却并不想像父亲一样走上仕途。

他的志向完全不同,性格也恬淡无争。在同龄人读四书五经,学八股作文时,他虽然也学习儒学,却也开始熟读佛经,对佛理、佛法非常感兴趣,经常独自研究,废寝忘食。

17岁那年,萧古岩只身前往衡山,想要出家,半路被父亲接回。父亲老来得子,不想萧家断掉香火,为绝其念头,为他求娶了两房妻妾。

那个年代父母之命不可违抗,萧古岩被迫妥协,但结婚后,他并没有碰两位女子,而是坚定地一心向佛,两年之后就辞别两位妻妾,偷偷地再度离开了家乡修习佛法。

走到福建鼓山涌泉寺时,萧古岩感到冥冥之间的某种呼唤,决定在这里落脚,落发出家,次年便受了戒,受师父传承衣钵,正式成为了出家僧人,法名古岩。

从此之后,古岩刻苦钻研佛法经文,先是在后山躲避寻找自己的家人三年,又在寺中担任职事四年,而后辞去职事,再度进入后山岩洞中潜心向学,又是数年。

走遍天涯,心志坚定

十年光阴瞬息而过,古岩总感觉遇到了瓶颈,再难以参悟,经遇高人指点,来到天台山的龙泉庵,拜谒一位老禅师。老僧一见到他,便知他这么多年在山洞中坐苦禅的经历,不禁摇头叹息。

他告诉虚云,这样的方法虽然于修行来说会略有小成,但即便你能证到初果,这也不是正道。所谓菩提之心,是度己的同时还要度人,四处求证的同时,随俗传法,随缘救度。

古岩留了下来。他在老法师的指引下,在江浙附近各大古老的名寺学习,到三十六岁那年,正式辞别老法师,走向了海角天涯,访问名山大川的各地佛学鼎盛之处,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漫长的参佛求学之路。

其中历尽艰辛和苦难,若没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一心向佛的信仰,是克服不了的。

他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探寻佛学文化:先东渡普陀山,去往这个所有佛学信徒都视为朝圣之地的圣地,参拜了各个寺院;而后前往数地寺刹礼高僧、拜舍利。

为报父母恩德,去除未尽孝道的业障,在阿育王寺燃指供佛,并二访普陀,自普陀起香,三步一拜,拜向五台山,三年乃成。

去过终南山,峨眉山,前往拉萨布达拉宫拜谒活佛,甚至翻越喜马拉雅山,直至缅甸、印度、锡兰这些佛教发祥地朝礼佛迹,后前往云南,拜鸡足山,拜访了无数的名山大刹。

1895年前往扬州做法事,禅七中开水溅手,茶杯落地后随着一声脆响,疑根顿断,到达了开悟的境界。

六十一岁那年,他已颇具声望,弟子甚多,其中不乏亲贵大臣、王室家眷,恰逢义和团之乱,天下动荡。

参谒过他的大臣劝他随西逃的慈禧、光绪帝的大部队一起离京,辗转到西安,而后古岩离开西安,去往了附近的终南山修行。

这一年已到岁暮,大雪封山,一日他在锅中煮了芋头,开始入定,新年时附近僧人去找他贺岁,以磬开静,相邀吃饭。

古岩以为自己锅中芋头应当熟了,打开一看,锅里早已结冰,原来他入定已半月之久!自此以后,他改名“虚云”。

上求下化,杀生护生

晚清时兵荒马乱,封建王朝摇摇欲坠,各地军阀割据,虚云从不避讳与军阀权贵接触,反而向他们谈论佛法,弘扬佛学,渐渐地真有人从企图毁寺逐僧,到皈依三宝,转而维护佛教,还曾面见孙中山先生,筹组中华佛教总会。

他四处募化,重修破败的寺宇,前往各地弘化,甚至远渡南洋时,万人皈依,正所谓:上求菩提,下化众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号召各大寺庙节约粮食、向信徒民众募捐善款给国家和灾民,还率领一众高僧为奋勇作战的士兵祈福。佛教有杀戒,本应与这些打打杀杀无关,可是虚云法师不这么想。

虚云大师在抗战爆发时,明确表示当国家遭遇外来入侵者,应当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他呼吁当时的佛家僧人信徒拿起自己的武器,上战场奋勇杀敌,惩恶扬善,捍卫华夏的疆土。

对待这些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不需要心慈手软。佛祖是僧人的信仰,可是,爱国一直是中国人的信仰,民族大义前,人人有责。

甚至,他组建了一支专门由僧侣组成的救援队,穿梭于前线之中,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伤员,五台山先后也有千余名僧人受到号召,穿上戎装加入战争,被称为僧人连。

这样不固守于清规戒律,能够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僧人,令人感动不已。

国难当头,杀生是为护生,他们虽然犯了杀戒,但杀人是为了更多人免于被杀害,这就是佛,这就是善。

战争过后,新中国成立。虚云大师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佛教协会的荣誉会长,依然回到深山潜修。后于1959年圆寂,享年120岁高龄。

临终前,大师留下一字,至今无人参透明白、解读出来。这个字,便是“戒”之一字。这是佛家用语,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佛门八戒,但是出于虚云大师这个一生传奇的中国第一高僧之口的这个“戒”,到底是什么意思,谁又能参得透呢?

虚云大师一生,身兼禅宗五门传承,中兴六大祖庭,主法十五道场,重兴云门,法嗣信徒数百万,在他的努力维护下,晚清到近代中国将近一个世纪的战乱下,中国佛教依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被尊为第一高僧,不但是因为佛法高深,更因为他对禅宗伟大无私的贡献,乱世之中不避世,反而做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善事,称一声泰斗毫不为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庆祝2025亚洲田径大师日—七... 七月,亚洲田径老将日如约而至。作为亚洲老将联合会的成员协会,中国田径协会特别邀请国内的老将们,相继参...
冰格、冰桶、冰球……夏日制冰“... 夏日近半,全国各地都在一起经受“烤”验。从“山河四省”率先突破40℃,到华北地区“昼蒸夜煮”,高温甚...
原创 清... 清朝末年,鸦片成了一大毒害,吸食的不仅有男人,更有数不清的女人。朝廷虽然进行了大规模的禁止,但收效甚...
原创 大... 题记:很多人也许都会觉得奇怪,清末浩浩荡荡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呢?除了国力不足、外敌阻扰,难道就没...
原创 清... 在清朝历史上,一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不过想成为能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可不是那...
原创 宋... 钓鱼城,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角落。当蒙哥带着数万蒙古军南下,准备强攻并一举拿下钓鱼城彻底摧毁南宋上...
原创 挽... 唐代宗李豫,其实也就是肃宗时期的皇长子广平王李俶,当时这种登基后改名的事情常有,他爹唐肃宗也改过名,...
原创 8...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热词出现,这些热词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近期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而在上世纪80年...
原创 湖... 在民国时期,中国南方还有很多老虎,它们经常会下山袭击家畜和村民,让老百姓提心吊胆。在那个年代,谁要是...
原创 溥...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身边的第一保镖,霍殿阁可谓是武功盖世,是民国时期当之无愧的最强高手之一。 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