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一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不过想成为能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12位“铁帽子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而剩下的四位则是因为他们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属于恩封。
按理说,这“铁帽子王”乃是除了皇帝以外最为尊贵的存在,而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但在这12位“铁帽子王”中,功劳最高的那位,结局却是最惨,虽然得了世袭罔替这个殊荣,但他却是没有希望世袭下去了,不仅如此,在他死后,甚至还被皇帝被挖坟鞭尸了,这人就是爱新觉罗·多尔衮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自幼天资聪颖,在八岁的时候便被努尔哈赤特许加入了参预国政的和硕额真行列,在多尔衮15岁时,努尔哈赤便去世了,而其母阿巴亥则被逼殉葬;在多尔衮17岁时就随其兄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多尔衮有战功,破敌人于敖穆楞,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戴青”的美号,并成为正白旗旗主。
在多尔衮18岁时,又跟从皇太极从龙井关突入明朝边塞,与贝勒莽古尔泰等攻下汉儿庄,逼近通州,接近北京。并且在广渠门外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兵,又在蓟州歼灭明朝山海关的援兵。之后攻打北京的大军班师回朝,多尔衮与莽古尔泰先行,又大破明军。
在皇太极初设六部时,命多尔衮掌吏部事。在攻打大凌河之战中,多尔衮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多有伤亡。但多尔衮仍是击败了锦州的明军。后来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并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
在对朝鲜战争胜利后,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并且在之后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后在公元1644年时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在清朝历史上,多尔衮功高至伟,但后来却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三十九岁,被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祔享太庙。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但是,多尔衮死后不久,其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议了阿济格的罪,然后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在这种形势下,先兴罗什等五人狱,然后便正式宣布多尔衮的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而他的养子爱新觉罗·多尔博则被革归宗。
可以说,多尔衮应该是最惨的“铁帽子王”了,直到乾隆皇帝时期,多尔衮才被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不过这也没什么意义了,毕竟人都死了,而且他的养子后代也被“谋逆”之罪给抄家灭族了,关于多尔衮为何会有如此后果,其实也算是他罪有应得吧,毕竟他和孝庄皇太后那点事,在野史中被传得沸沸扬扬,顺治皇帝又怎么不恨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