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留名的人很多,有的万古流芳,有的遗臭万年。但也有一些人处于某些方面的考量,后世子孙愿意让其万古流芳,但其真实形象却不堪入目。今天咱们聊聊司马光,他就是一位历史形象高大伟岸,真实情况相去甚远的人物。
司马光,何许人也,当然你会说就是小时贪玩砸缸的那位。打小就有英雄事迹,长大还了得。的确,司马光名头甚多,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学家等等,其名讳报上来这口气得憋死,直追龙妈。
当然光哥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史方面,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著作等身。最大的成就莫过于《资治通鉴》,那可是与《史记》齐名的史学著作,当然小编自认为二位司马爷两相比较,迁哥甩光哥几条街。司马光同期作品还有《涑水记闻》《稽古录》《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等,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如此伟光正的人,一生也有不少败笔,而这些败笔其实也侧面反映司马光的人品还是有待考量,其人品并不符合万世圣人的标准。
王安石主政变法之前,与司马光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逼近两人都是当时文坛的泰斗级人物,难免会有英雄惜英雄的情怀。等到王安石主持变法之后,两人的矛盾就开始激化了。由于二人政见不一,经常闹得朝堂不和,作为小辈的王安石一般会礼让三分,但司马光却是步步紧逼,直到后来演变成只要王安石的政见司马光一律反对,王安石反对的政见司马光一律支持。
二位作为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领袖经常在朝堂上争执,久而久之司马光对王安石的成见越来越深。但是由于宋神宗支持变法,司马光代表的保守派暂时偃旗息鼓。等到王安石一死,司马光就开始清算王安石,司马光不仅全面推翻王安石推行的政策,还联名朝中元老一起诋毁王安石的名誉。此番行径就连同为保守派的大文豪苏东坡都看不下去,破口大骂司马光公报私仇、毁民生大计、报一己之私。
司马光还曾经跟一个民间女子过不去,女孩名叫阿云。封建农民家里的女孩本就没什么地位,还常常遭受打骂。阿云的命运也不能免俗,15岁时被父兄逼迫嫁给老光棍,老光棍最擅长家庭暴力,有一次正欲撸起袖子施展拳脚功夫,不想被阿云一时情急拿菜刀把丈夫的砍了,阿云就此背上命案了。
本来是民间一桩小案,结果却闹上了北宋朝堂,新旧两派借这个案子掐得是不亦乐乎,王安石代表的新党认为此案虽为命案,但情有可缘,法理之内应该酌情处理。司马光代表的旧党则认为此案事情清楚、证据确凿,应该依法处理。到最后由于新党主政变法,朝堂势大,赢得阿云案的处置权,于是赦免了阿云的死罪。但事情没完,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王安石一死,司马光主政之后又将阿云翻出来重审,最后还是判了死刑。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这期间司马光除了跟王安石吵吵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一是由于王安石当政,司马光的话语权比较小,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二也是因为朝中还算比较安宁,边疆也算太平,并没有太重要的事物需要朝中大元来决策。
等到王安石下野之后,司马光主政之时,光哥的昏招能力才显现出来。最重要的莫过于割地西夏。元丰四年,朝廷得到消息,西夏欲进犯北宋边境,虽未大军压境,但已在筹备粮草。神宗召集大臣商议,司马光建议主动示好求和,为表诚意请神宗割让兰州、浮图、安疆等地。小编读到这段时肺都气炸了,要知道宋神宗也算中兴之主,神宗早年通过变法图强改善国力,又恰逢时机好不容易才从西夏手上拿下这点底盘,结果这会被司马光轻描淡写地拱手送出,敌人还没打进来了,你就割地求和,此等贪生怕死之徒,真该拖出去枪毙十分钟。更可笑的是,地还真割了,结果西夏人不领情,还是打过来了。哎……
中国人喜欢求全,但凡成就斐然的人都希望他十全十美,特别是在道德上的期许就更高了,但往往人品跟才华不能兼容。司马光是才子,也是小人,其在文史上的成就不容抹杀,但在为人处世上表现出来心胸狭窄、锱铢必究的品行,实在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