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创始人
2024-06-28 06:05:00
0

原标题:满清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将金朝作为正统,而依然是南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的统治者是来自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洲,起初的时候是女真三大部之一的建州女真部落。

尽管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最终建立起来的,但是清朝却是继承了之前中国王朝的正统性的朝代,清朝和元朝一样,都是来自少数民族的政权,然而最终却可以统一中国,建立正统性的王朝,其中有着众多的历史原因,可能现在的仍有许多的朋友对于清朝这个政权有着诸多的偏见。

但是从中国官方历史的角度来看,清朝的确是公认的正统王朝。在清朝的时候,统治者在编纂和解释之前的历史的时候,基本都继承了明朝时期的朝代继承法,也将南宋尊为是中国的正统王朝,而对于辽金等这些朝代,他们虽然是合法的王朝,但却不具备正统性。

在这其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就是清朝在最初建立的时候是以“金”为国号的,努尔哈赤最初建立的就是后金,之后皇太极才将国号改为了“大清”。

在清朝的统治者心中,他们最初是继承的几百年前的金朝政权的血统,是完颜氏的延续,那么为什么在后来解释历史的时候,没有将当时的金国奉为正统王朝,而是依然选择奉南宋为正统王朝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否违背了他们的初心呢?

在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编纂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里,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才开始标注金朝年号,而且是宋在上、金在下。

这就说明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是将南宋尊为正统王朝的的,而不是金朝,可见这个观点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的,在乾隆皇帝之前,并没有对这些做出解释。

而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题〈大金德运图说〉》当中也说道:“夫宋虽南迁,正统自宜归之宋。至元而宋始亡,辽金固未可当正统也。”

在这句话当中,乾隆皇帝认为,虽然南宋偏安一隅,但是却是继承了之前北宋王朝的正统性,辽代和金朝两个王朝都不具备这种正统性。

在(1781年)的时候,杨维桢曾经做出过关于元朝承继的是宋朝的正统,而不是辽金的说法,当时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反对,其中不乏许多大学士,但是杨维桢的说法却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肯定,当时乾隆的解释是这样的:

夫正统者,继前统受新命也。东晋以后,宋、齐、梁、陈虽江左偏安,而所承者晋之正统,其时若拓跋魏氏地大势强,北齐、北周继之,亦较南朝为甚,而中华正统不得不属之宋、齐、梁、陈者,其所承之统正也。至隋则平陈以后,混一区宇,始得为大一统。即唐之末季,藩镇扰乱,自朱温以讫郭威等,或起自冦窃,或身为叛臣。五十余年之间,更易数姓,甚且称臣、称侄于契丹。然中国统绪相承,宋以前亦不得不以正统属之梁、唐、晋、汉、周也。至于宋南渡后偏处临安,其时辽、金、元相继起于北边,奄有河北,宋虽称侄于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统,辽、金不得攘而有之也。至元世祖平宋,始有宋统当绝、我统当续之语……

根据乾隆皇帝的这一大段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乾隆皇帝认为一个朝代想要拥有中国的正统性的两个来源,第一就是做到了通过武力同一天下,比如说隋朝和元朝(这里暗里说的就是清朝也具备这个条件)。

第二就是承继了前朝的正统,比如说南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梁唐晋汉周,虽然是偏安一隅,但是却是承继了之前晋朝和唐朝的正统,因此也具备正统性,同理南宋也符合这个要求。

而反观辽金,既没有做到武力对中国的大一统,也不是承继了前代的王朝,就只能算是偏安的小朝代了,虽然明清时期将这两个王朝视为是合法的王朝,但却并不是中国正统的王朝。

当然了,这些都是乾隆皇帝自己的看法,究竟为什么要设定这个定义的标准,其中又有着诸多的原因,这个原因史书上肯定不会有所记载,只能通过后世史学家们自己的分析了。

在史君看来,乾隆皇帝虽然饱受后世的诟病,但是他的确是一位很有思想的皇帝,在位那么多年之后还对于这种事情进行讨论,其中必然有他自己的用意,奉南宋为正统有着诸多的目的,向华夏文明靠拢,拉拢汉族文人就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果清朝真的将金朝奉为了正统王朝,自己以金朝的后人自居了,那么他们和蒙古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很尴尬,金朝正是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之下灭亡的。

若是真的这么做,清朝就会和蒙古之间成为仇家,按照当时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清朝的统治者肯定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为了避免这个,清朝还是将南宋尊为了正统王朝。

作者:史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清王朝兴衰史」原创首发,并享有版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欢迎关注转发。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越... 谋臣形象的神化:黎善形象与诸葛亮的异曲同工 黎善在《皇越春秋》中,与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具有同等地...
原创 赵... 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张郃和高览。赵云赵子龙和其中的三位都交过手,还击杀了一位。 一、赵云和...
原创 三... 琅琊诸葛氏乃是汉晋之际的世家大族,汉末三国时代这一族中出现了三位能左右时局的人物——诸葛瑾、诸葛亮和...
原创 萧... 一、引言 在秦末汉初的历史风云中,韩信与萧何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韩信,一代军事奇才,为刘邦打下江山立...
原创 败... 1949年12月10日下午2点,随着云南卢汉宣布起义,位于成都的蒋介石迫于无奈之下,带儿子蒋经国一起...
原创 吕... 在《三国志》里,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到了《演义》里被罗贯中文学渲染了。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么一段: ...
原创 许... 许世友质问李德生: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李德生:等你把火烧完 1960年,一场关于十二军调防的风波席卷...
原创 烽...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这句诗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因美貌而被卷入历史风云的女子,褒姒便是其中...
原创 李... 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无疑是最为杰出的代表。他们以兢兢业业的治理和卓越的领导力,...
原创 苏... 引言 苏联地大物博,耕地面积人均翻倍美国,但怎么还要进口美国的粮食?这事儿得从体制说起—— 本该大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