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若跟此人学剑,嬴政肯定难在剑下活着,但他却被一个眼神吓跑
创始人
2024-06-28 05:03:12
0

原标题:荆轲若跟此人学剑,嬴政肯定难在剑下活着,但他却被一个眼神吓跑

文/陆婷

本文原创发表于百家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战国末期,有一人因剑术闻名天下,他就是“剑圣”盖聂。盖聂姓赵名成,因为仰慕战国初期著名剑客聂政而改名。盖聂剑术有多好呢?传闻盖聂舞剑,只能看见缭绕在他身上的剑影,招式变化无常,根本看不见他人在何处,可见其剑术之高超,武功之高强。

当时魏国人荆轲也喜欢击剑,听闻盖聂剑术高明,不远万里赶到盖聂所在的榆次来与盖聂论剑。盖聂出生于武学世家,其剑术之高,哪是荆轲能比,而荆轲这人吧,啥都好,就是不够谦虚。他跟老师学击剑没多久,就独自一人仗剑四处游历,因为为人较为侠义,到一处就在一处讲剑,讲到兴致浓时,他就会直接拔剑起舞,以此炫人,所以比较受人追捧。在那一帮追捧他的人的传播下,荆轲的名气越来越大,所以才会有胆来找盖聂论剑。

盖聂出于礼节将荆轲带到上房接待,二人刚刚坐下,茶都还没碰嘴,荆轲这个急性子就耐不住了,马上在盖聂面前开始大谈阔论,说完剑道,他又开始夸耀自己的佩剑,他对盖聂说:“此剑天下真宝剑也。”说罢便想同盖聂比试一番。哪料即使荆轲说得唾沫星子到处飞,盖聂都懒得回他一句,直接给了他一个白眼。说起来还有点古龙写武侠的感觉,二人就像他笔下的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一样,都没有实打实去打一场,一方便直接因为一个眼神败下阵来。盖聂用一个眼神直接吓退了荆轲,荆轲很知趣地收了剑,弯腰作揖,低头而去,当天荆轲变离开榆次。

盖聂说:“荆轲此人,虽然性情使然,但太过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不愿服人,他所谈论的剑术,都是普通水准,我都懒得听下去,别说和我比试了,我白了他一眼他就输了,哪敢继续留在榆次。”

其实,盖聂原本白他那一眼,不是想要将他吓退,而是想让他拜自己为师,好好学习从而提高剑术,谁知荆轲过于桀骜,他的剑术一般行走江湖可以,想要在治国安邦上起作用,是天方夜谭。说来可惜,要是荆轲当时没有那么心高气傲,老老实实跟着盖聂学习剑术,说不定他后来刺杀秦王就成功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秦穆公是一代雄主,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秦国成为西部诸侯之首。然而,他临死前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
原创 他... 建国后,不少的革命将领因为国家的建设需要而离开了部队,他们从事着其他重要的工作,同样为了国家的发展和...
原创 三... 在汉献帝建安年间(196一220年),政权的主持者曹操为了广泛延揽人才,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一...
原创 赵... 赵云和吕布究竟谁的武艺更高,一直是无法讨论出结果的话题。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两个...
原创 1... 1952年盛夏,朝鲜半岛战火纷飞。 指挥部内,彭老总神情凝重。 俯身研究着,铺满桌面的地形图。 窗外...
原创 姜... 姜子牙领下封神榜后,为何不立即前往西周,反而是到朝歌去当官? 在封神演义中,元始天尊是一个护犊子的...
原创 从... 前言 一个从未打过仗的文官,面对20倍于己的敌军,在长江边上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他没有军事背...
原创 赵...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权力移交之一,他通过一场酒宴...
原创 走... 张之洞,“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早期是“清流派”领袖,而后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曾长期署...
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 郎秋红 孟含琪:东中华路上的先生们|新华走笔 最近,曾在吉林文化圈流传甚广的一部历史随笔《先生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