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封建时代的大家族,他们在政权交替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王与马共天下”的情况发生。不过到了唐朝之后,皇帝为了限制大家族的发展,对他们进行了刻意打压。从此之后,大家族的辉煌渐渐衰落。不过,仍然有一些大家族,一直跟随政权交替,依旧发展十分繁荣,比如孔圣人的后代。
孔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他的子孙后代就像他的思想一样,熠熠生辉不断延续。即使目不识丁的百姓,脑海里也曾有过孔圣人的警言名句。随着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到了东汉时期,孔圣人更被尊崇为公神,当时的皇帝甚至颁布命令,要求每个县都要修建祭祀孔子庙。到了清朝,祭孔甚至成为了国家盛典。真可谓孔子一人,将家族的荣耀延绵千年。
一、世袭圣公
公元1055年,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将孔子嫡系封为“衍胜公”。孔子后世嫡系,可以继承“衍胜公”的称号。当时的世袭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最后一位“衍胜公”取消了世袭的称号,延续千年的世袭制度才终于结束。
山东曲阜作为孔子的发源地,不仅由孔家嫡系后人传播和普及,更是被国家免除赋税,就是为了保证孔家后世能够绵延不绝发展。虽然经过近千年的变迁,孔圣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旧很高。
虽然很多大家族随着政权的更替,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尘埃之中。可是还有一个世袭的大家族,依旧延续近2000年未曾中断,这个家族也是被称为唯一可与孔家叫板的家族。
二、天师世家
经过近千年的血脉相承,唯一能与孔家相抗衡的家族就死后被称为“天师世家”的张家。提到“天师”这个名号,很多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张天师。张天师姓张名道陵,作为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据说还是汉朝张良的后人。
据史料记载,天师张道陵原本是一位太学生,不过后来放弃了读书入仕为官的道路。不过却得到了太上老君的真传,不仅拥有了降妖除魔的本领,张道陵的名字更是被广为流传。原本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这也让龙虎山日后成为了道教名山。
从前道家分为五大派系,可是只有天师张道陵一家,将道一派传给自己的宗族血亲,更是立下了“非我宗亲不能传”的誓言。据说天师张道陵传承的要求很多,比如第一条就是永不能破的具有嫡系血脉。为了防止有人冒领,具有嫡系血脉之后,还需拿出相应的信物,才能为准。
张道陵创建的“正一道”有著名的“三师”,分别是张道陵,张道陵之子张衡和张道陵之孙张鲁。自从张道陵创建“正一道”以来,一直在民间传播。突然到了元朝时期,忽必烈承认了“正一道”的传承,不仅官方认定了天师尊号,更是让天师一道在元朝顺蓬勃发展。
正一道传承到了民国时期,传位之事出现了问题。天师张道陵的第六十四代嫡孙出现了好几位,而且张源先和张美良等人都声称自己才是最正统的传人。好几方张氏血脉都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传人,毕竟张天师的地位和名气在那,谁被官方认定为真正传人,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财富和响亮的名声。
三、天选之人
天师张道陵作为汉朝张良的后人,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自从张道陵传道以来,不仅广收门徒,更是将教义传遍各地。据说最繁盛时期,张道陵的弟子达到三千人,可是真正能够得到张道陵真传的只有三位。因为创建者张道陵立下了“非我宗族者不能继位”的誓言。
如果提到张道陵的弟子,最有名的要属东汉科学家张衡了。虽然张衡被后世称为科学家,可是他却因为宗族血亲,毫无争议地继承了祖上求仙问道之衣钵。而张衡的后人,更是将天师道教的道义发扬光大。
张道陵的嫡系传人,逐渐将天师道演化成五斗米道。自此之后,张氏血脉开始生生不息的传播开来。到了两晋时期,五斗米道依旧十分昌盛。甚至到了唐玄宗时期,天师张道陵的法师地位得到了官方认定。天师道教在张道陵和后世的努力下,不断地传播开来。
自从张天师创建天师道以来,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千年。虽然天师道的发展并未中断,可是却吸取了很多宗教的优点,这也是天师道得以延续的原因,毕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天师道的发展轨迹也是在顺应时代的变迁。可是在明清交替之际,天师道却不再吸纳门徒,而是开始研究一脉相传的方法。
毕竟天师道的传承需要依赖血统,而且还要搭配独特的信物。可是谁知传承到现代以来,天师道却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不仅有多位自称六十四代传人,而且血脉也不再如从前正统。不仅内地出现多个自称六十四代传人的天师,宝岛台湾省也有自称六十四代传人的天师出现。
可是这些自称天师的人,除了延续张姓以外,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信物。相信张道陵如果在天有灵,或许会感叹从前制定传承人的明智。毕竟除了血脉相承以外,还需要拿出独特信物的,才是天师道唯一正统传人。不过自从六十三代以外,没有一位传人能拿出信物。经过官方认定,自从六十三代以后,再无天师。
总结:
儒家学派作为官学,自从孔子开创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除了孔家学派,从前也有很多氏族大家存在。可是随着政权交替,很多已经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了。不过,却有一大家族,不仅如同孔家一样,延续了近两千年从未中断,这个家族就是天师道张家。
天师道的创始人为张道陵,据说他从前只是一位普通的学生,曾经还想读书入仕为官。可是不知出于何原因,张道陵放弃了读书入仕这条路,居然开始研究神学。据说张道陵得到了太上老君的真传,以至于后世弟子达到了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