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术造假问题愈演愈烈,涉及范围从大学教授到当红演员,各行各业都有涉及。然而,这样的问题并非现代独有,古代也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学术造假事件,引起了皇帝的关注,并牵连了数位官员。这就是唐代天宝二年发生的张奭造假事件,记载在《旧唐书·苗晋卿传》中。
故事发生在天宝二年春天,地点是京城长安。吏部侍郎苗晋卿和宋遥主持了一场官吏选拔的考试,其中有一位名叫张奭的公子参加。张奭是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而张倚又是唐玄宗信任的重臣。苗晋卿和宋遥见机不可失,决定取悦张倚,将张奭弄个好名次。
考试结果揭晓的那一天,人们惊讶地发现张奭竟被定为甲科,也就是在一万多名参加考试的人中,他脱颖而出,和其他几人并列第一。这引起了众人的疑惑,因为张奭本是富家公子,大家都知道他并没有用功读书,如何能名列第一?
事情最终还是被揭穿了。一位名叫苏孝愠的人向安禄山报告了这一事件,安禄山又将此事上奏唐玄宗。唐玄宗得知后感到震惊,决定亲自检验这些考生。于是,他召集这64名登科的人到花萼楼,亲自给他们进行测试。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合格者不到两成。而张奭,更是在整整一天的时间里一字未写,拿着试卷呆若木鸡。唐玄宗大怒,对相关人员做出了严厉处罚。张倚被贬为淮阳太守,苗晋卿和宋遥也都被贬为太守。
这起学术造假事件在当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笑谈,然而也揭示了古代社会中一些人为谋取私利而采用不正当手段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