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才贾谊,22岁当副部,为何还没干几年,竟被汉文帝流放?
创始人
2024-06-28 01:03:38
0

原标题:少年天才贾谊,22岁当副部,为何还没干几年,竟被汉文帝流放?

大凡天才文学家,似乎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一旦让他当上了谏官,他就真会正儿八经地提出很多有见地的建议,哪怕皇帝们不高兴不待见,哪怕冒着杀头的生命危险,哪怕被开除公职,他们也前赴后继。

比如,杜甫当了左拾遗,就一天像蚊子一样在唐肃宗面前提意见,多次得罪皇帝。白居易也如此,当了谏官后,连皇帝收礼品或提拔一下心腹,他也得管一管。

更有甚者,就是明朝第一文人的杨升庵,更是带领一帮人在朝廷之上给皇帝提建议,不听还不停止,最后惹怒了皇帝,被流放云南,蹉跎一生,这样的代价也太大了。

贾谊和他们有着相同的臭脾气,刚给了他一个虚职的副部级职务,他就开始认认真真为汉文帝出谋划策了。

据史料记载,汉文帝元年,贾谊自己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鱼制法度,兴剂乐”,以进一步代替奉制,从而实现礼制改革。

但是,贾谊或许太天直了,这一年是汉元帝元年,什么是元年,就是当皇帝第一年。文帝自己的屁股都没有坐热,对下面的官员都还没弄利索顺溜,怎么可能立马开始改革得罪权贵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进行改革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开国皇帝,一种是政治强人,而汉文帝恰好两样都不是。果不出所料,文帝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并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上一次的教训还没吸取,又过了一年,贾谊的嘴又痒痒了。公元前178年他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又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增强国力。

这一年,汉文帝屁股坐热了,下面的官员差不多也开始服帖了。这个建议的操作性也不是太难,于是汉文帝便采纳了他的建议,开始“小试牛刀”下令鼓励农业生产,进行轻微的改革举措。

有了上一次的成功进谏,贾谊顿时来了精神,又开始鼓捣起许多改革建议来。其中,有一条建议,让他彻底得罪了权贵集团,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这一条改革建议就是,在政治上,贾谊向汉文帝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希望借此稳固皇权削弱列侯势力,让他们互相不能团结,从而维护汉家天下的统治。

这一条建议汉文帝心里是很想采纳的,于是他便琢磨着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有利于开展改革工作。

但他哪里知道,当时的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人都对贾谊很不满,认为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真是不消停,不仅要担任公卿,还要专权改革,便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周勃等人对贾谊最开始还是挺赞赏喜欢的,毕竟是个年少才子。但后面为什么排挤他呢,我想有两个原因。

一是贾谊升职太快,22岁当副部,还没过几年,就差点要被提拔为公卿(一品),人家周勃奋斗一辈子,十年战场抛热血砍人头,才换回了一个侯,而贾谊凭几条建议、几篇文章就轻易得到了,这不让周勃等人感到难堪吗?

二是贾谊既然得到了高位,却不知足还要鼓捣改革削减列侯利益,从私人角度看,列侯们并没有影响贾谊的利益,只是对皇权有冲击,贾谊是为文帝着急而主动提出改革的。

这两条原因足以让贾谊的改革遭遇巨大的阻拦。果然,汉文帝迫于列侯们的压力,不得不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这有点类似于汉朝的另一位才子主父偃,当时也是提议改革得罪诸王,最后不幸做了替死鬼。但是,我们不能否定贾谊和主父偃。

有两句话“在其位,谋其政”“士为知己者死”,从大局的角度看。贾谊的做法是对的,只是他没有采取迂回委婉的方式罢了。

果然,汉文帝经不住权贵利益集团的狂轰滥炸,不得不在公元前176年便将25岁的贾谊外放为长沙王太傅。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毛主席博学多识,对中国古代的历史非常熟悉,经常评价历代名人,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高祖李渊等历...
原创 北... 厄者,人之本也。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遭遇厄运。“厄”的意思就是险恶、困苦、灾难,而万物相生相克,既...
原创 明... 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中央有21个衙门,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国家管理架构。 从兵部开始,下面有太仆寺,还...
原创 为... 在楚汉战争当中,如果光论个人能力,那么项羽毫无疑问要甩刘邦一大截。 诸侯们却做出了让人意外的选择,很...
原创 张... 提到三国时代,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应该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而在东汉群雄之中,最受人瞩目的,莫过于建...
原创 一... “一入九品,便非凡俗”。 这句话,是庆帝在悬空庙遇刺之后,对自己的几个皇子所说。 庆帝这句话的意思再...
原创 “... 1927年,日本在所谓的“东方会议”上,提出了以武力手段率先夺取“满蒙”的国策,为了寻找一个说得过去...
原创 他... 1955年,眼看着新中国首次的军衔评定工作即将进入收尾阶段,可是刘子奇的级别却成了让所有人都头疼的事...
原创 选... 选谁训练开国受阅部队?周恩来想起一人 毛主席很熟悉 1934年11月底红军长征之初的湘江突围战,是中...
原创 周...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在三国的纷争中,周瑜、诸葛亮、司马懿这三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各自书写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