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创始人
2024-06-28 00:06:06
0

原标题:晚晴时期,李鸿章曾告诫后人: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清朝时期,慈禧太后被人尊称为西太后,而慈安太后则被人称之为东太后。在东太后离世之后,整个清朝已经没有任何人的地位可以与慈禧太后相比了,没有谁还有资格和慈禧太后掰一掰手腕。

于是慈禧太后慢慢就被人更加尊敬地称为“老佛爷”、“老祖宗”等。对于一个本就身居高位的人,不出意外的话,他活的时间越长,他的地位就会越来越高。慈禧太后这个时候就是整个清朝皇室的精神支柱,象征着权力的最高点。

虽然这时候慈禧太后手握着最高权利,但是将来的皇帝掌握的权利一定会比她的大,所以慈禧太后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把这权利牢牢地把握在手中。于是慈禧太后选择了将光绪帝给扶上位。

为什么选择让光绪帝上位呢?

首先,当时的光绪帝年纪幼小,有很多办法让他听话。慈禧太后如果当时想要继续掌控手中的权利,就必须找一个“傀儡皇帝”,一个非常容易控制的人。

假如选择一个年轻人,他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他不一定会听你的,容易失控。

但是如果你选择一个孩子,一个孩子能有多少心眼呢?有太多办法可以控制了,最残忍就是洗脑。所以慈禧太后选择光绪帝就可以有借口垂帘听政,让光绪帝成为她的傀儡。

其次,光绪帝没有什么背景。本来按照皇室继承的规则,由恭亲王的儿子来继承这个皇位是最合适的,从血缘关系上来说。

但是恭亲王不仅背景强大,自身的能力也很强,辛酉政变的时候以雷霆手段将八大顾命大臣解决了,这让慈禧太后心中非常忌惮。

如果让恭亲王的儿子继承皇位,恭亲王再一辅佐,那也不用等他儿子长大了,过不了多久慈禧太后的权利就会被一点一点蚕食。所以慈禧太后使出浑身解数,力排众议将这件事否决了,改而让胆小怕事的醇亲王的儿子上位。

因为醇亲王虽然说不上腐败无能,但是毫无作为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不选他选谁呢?

最后一点算是第二点的加分项,醇亲王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光绪帝也和慈禧太后有一点血缘关系,所以这种种因素加起来最后让慈禧太后决定就是光绪帝了。

实力悬殊

慈禧太后在掌握大权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让人称赞的举动,而是只享受权利带来的利益,相应的责任却一丝一毫都没有担着。

光绪帝虽然是个傀儡皇帝,但是他也想做出一番功绩。在光绪帝继位之前,洋务运动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他对这件事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还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起点。

这个时候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让整个国家实力逐渐强盛起来,并利用国力的强盛将与西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逐步废除,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亚洲的第一强国。

这个时候的清朝对日本的情况依旧是两眼一抹黑,还以为日本是印象中的那个小国,并没有对日本很重视,也没有任何防范。

1872年,日本并没有遵守《中日友好条约》,开始侵略清朝的附属国琉球。两年后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大举进攻台湾,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武装侵略中国。

由于这时候的日本和中国实力还是比较悬殊,身体上又是水土不服所导致战斗力直线下降,最后被清朝军队镇压。

虽然这场战役赢了,但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依旧被勒索了五十万两白银,而且还在1879年的时候被日本把琉球全部吞并,变成了冲绳县。

日本发现自己暂时还是打不过清朝,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嘛,于是改变策略先积攒兵力等待时机。1876年,日本进攻朝鲜,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一系列的特权。

其中有一条条约是这样的“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变相地想把清朝从朝鲜中摘出去,削弱清朝的实力。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朝和日本双方纷纷派兵到朝鲜。虽然这次清朝军队依旧把日本压制住了,但是却并没有将他们赶出朝鲜。

这个时候的日本在《济物浦条约》中取得了在朝鲜的派兵权和驻军权。在这次清朝派出军队时,李鸿章就曾对光绪帝说:“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灭其国。”

李鸿章希望光绪帝派出更多的军队,在朝鲜将日本一举镇压,然后再一鼓作气进攻日本,但是光绪帝不以为意。光绪帝觉得,要是没有欧洲国家撑腰,日本怎么可能打得过咱们大清朝呢,区区日寇不足为惧!

1884年,日本企图以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为手段,达到将中国驻扎在朝鲜的势力全部驱逐的目的。可惜在袁世凯率领的清朝军队下,日军败下阵来,而且这次甲申政变也被镇压。

但是,这次又签订了《天津会议条约》,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

《济物浦条约》让日本有了以保护公使馆为理由出兵驻扎朝鲜的权利,可以在战争中提前取得优势。

而《天津会议专条》让日本有了和清朝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等于是从明面上的侵略朝鲜转到了暗地里,这些条约基本没有任何作用,是因为日本暂时打不过清朝而签订的,目的就是为了稳住清朝,然自己积蓄力量。

这两个条约也为之后的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全军覆没

在之前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清朝和日本发生了好几次冲突,虽然在战争中日本都被打败,但是利益却没少赚,达到了他们本来的目的。

在朝鲜甲申政变之后的十年事件中,日本一直关注着清朝的发展,清朝已经开始着手筹办北洋海军了,日本也从1890年之后将国家财政中百分之六十的都抽出来发展海军和陆军。

1893年,明治天皇决心将自己的宫廷经费中的三十万元和手下官员中的抽出百分之十来用作造船的费用。

这个时候的日本举国上下满是向上的冲劲,势要将清朝给赶超,可清朝这边虽然也拨款筹办北洋海军,但是那些银两却被腐败的官员中饱私囊了。

北洋海军在1888年正式建军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船只入库,所有现存的船只都开始慢慢的老化,与日本新建造的战舰没有任何的可比性。在日本奋勇赶超的时候,清朝一直停滞不前,还保留着轻敌毛病,沉醉在前朝的旧梦中。

小结:

清朝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棵大树总是最先从内部腐烂。慈禧夺取权利后的不作为,只顾自身享受。

一个国家的顶层都是这样,还能指望底下的官员能有多靠谱呢,如果没有外患的话,内忧也会慢慢的通过起义、改革等方法改变,可清朝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相关内容

涉稀土出口管制,中方接连出...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马晶晶】10月9日上午,商务部接连发布...
2025-10-10 09:08:33
原创 ...
从国军中将到开国上将:陈明仁的传奇人生 文/苗生 1955年,...
2025-10-10 09:08:13
原创 ...
【传奇帝王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的跌宕人生】 在中国历史长卷...
2025-10-10 09:07:33
原创 ...
白帝城托孤的场面,搁在历史长河里,怎么看都让人心头一颤。 那是公元...
2025-10-10 09:07:14
原创 ...
北宋时期将门世家的婚姻智慧:政治联姻中的家族生存之道 在中国古...
2025-10-10 09:07:07
原创 ...
楚国:长江流域的悠久古国(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3年) 楚国是先...
2025-10-10 09:06:42
原创 ...
中国科技突围:荷兰与日本的战略抉择启示录 2023年,荷兰光刻机...
2025-10-10 09:06:21
原创 ...
【洛阳惊变:曹爽与司马懿的生死博弈】 公元249年正月的洛阳城寒...
2025-10-10 09:06:01
原创 ...
名字背后的传奇:从绰号到两弹一星的非凡人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2025-10-10 09:05:38

热门资讯

中方关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创 河... 文物见证:考古揭开历史真相 1974年,河南浚县卫河清淤工程中,工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座沉睡千年的古...
原创 足... 中国足协再邀卡纳瓦罗?意大利名记爆料引热议,球迷质疑声不断 据意大利知名足球记者尼科洛-斯基拉(...
是研究中国近代货币文化演变的重...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双旗币” 钱币是国家或地区正式发行的货币。钱币包括主币和辅币,以及货币文化的衍生...
原创 日... 武士:日本历史舞台上的特殊角色 提起日本文化,武士形象总是最先浮现在人们脑海中。这些身披铠甲的战...
全国首批名录公布!安徽“琅琊山...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国家林草局办公室、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
不用去想遥远的事,先拥有今天的... 还记得小时候和朋友做的踩影子的游戏吗?还记得在灯光下制造鸽子、兔子和小狗的快乐时光吗? 今天,想和你...
原创 抗... 提起抗日战争,许多90后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来自经典影视剧《小兵张嘎》。这部作品以及后来涌现的大量抗战题...
原创 美... 实际查看美国军事专家动态,就会发现,美国尤其执着预测中国是否开战,这么多年,美国为何这么执着? 回...
原创 为... 熟悉日本历史的朋友一定对关原之战不陌生。这场发生在1600年(庆长五年)的战略决战,最终决定了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