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人非圣人,人也不会犯错误”。康熙皇帝虽然被誉为历史上的明帝、千古之帝,十全十美,但他毕竟是凡人,所以失误在所难免。
错误决策导致中国科技落后数百年
康熙年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对东方的中国非常好奇,因此多次派遣传教士前往清朝。当他得知康熙皇帝热爱科学后,立即派使者出使清朝,带来了30多箱科学仪器作为礼物送给康熙皇帝。与此同时,使节们还向康熙皇帝大力宣传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然而康熙帝却一点也不感兴趣。
1669年,南怀仁被康熙皇帝任命为“钦天监”,主要从事历法计算。所谓历法,就是计算季节和气候序列的任务。在此期间,南怀仁也极力向康熙帝宣传西方工业革命文化,但康熙帝不为所动,将他的铸炮技艺视为低级职业。
从上面不难看出,康熙时期恰逢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但他并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为了防止西方科学技术削弱满族骑兵征服世界的优势,颁布了长达200多年的闭关祖旨。对此,邓小平评价说:
“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锁国,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两百年了。长期的闭关锁国,让中国变得贫穷、落后。” ,而且无知。”
忽视发展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入侵和中国技术的大量外泄。
康熙时期,由于康熙对西方传教士有着莫名的好感和青睐,允许他们在中国定居,传播宗教信仰,从而吸引了大量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到康熙末年,传入中国的传教士已达30万多人。
1727年,雍正皇帝未及时发布“驱逐令”,将许多西方传教士赶出中国。否则,中国很可能成为一个由外国神父统治的世界,中国人的信仰也很可能因此丧失。
这时期有一位法国传教士,名叫巴多明,聪明好学。来中国几年后,他基本掌握了中文交流。因此,他经常出入皇宫与康熙交谈,受到康熙的器重。当时,他一人在中国建造了300多所外国教堂。建造教堂的钱从哪里来?它不是从大多数中国人身上提取出来的。
与此同时,更令人恼火的是,大量中国技术被西方传教士窃取。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法国传教士殷弘绪通过与江西奶嘴郎廷吉的私人关系,用法国酒进贡康熙,康熙大为赞赏。因此,当时政府给予尹鸿旭一定程度的保护。 1712年至1722年间,尹鸿绪多次提出参观景德镇瓷窑厂,政府给了他很大的便利。尹鸿旭进窑后,想了解窑里烧制瓷器的各种工艺和技术,政府官员主动配合。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民谣:“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洋人怕老百姓”。所以,只要有官员带队,老百姓自然就没有办法拒绝。最终,尹鸿旭通过观察和询问,完美地“复制”了瓷器的制作工艺,并发回欧洲的耶稣会士那里。法国也成功仿制了中国的高档瓷器。结果,清朝财税命脉之一的“瓷税路”就断送了。
与此同时,尹鸿旭还将太医的天花疫苗接种技术传播到欧洲,结束了欧洲天花无法预防的历史。
然而,这些只是西方传教士窃取中国技术的一个小缩影。例如:还有冶炼、印染等技术。
误用导致清朝火器崛起化为泡影
《啸亭杂录戴学士》记载:戴子相传“小悟,自制火器”。他年轻时就被誉为“天才枪械发明家”。
康熙年间,戴资,辽东人,字文凯,号庚言,是一位杰出的枪械制造专家。他小时候就成功研制出有效射程100米的鞭炮。
据季昀《阅微堂笔记》记载,戴子发明的“连珠火枪”在当时世界火器史上也是非常先进的,因此被称为“奇兵”。枪的形状像琵琶,使用火药和铅子弹。枪的脊柱上有两个轮子。每一次打击,火药和铅弹都会来回循环。在第二次射击之前最多可以连续发射28发子弹。弹药的装填比19世纪欧洲人发明的机枪早了两百多年。这在《清文献通考十六丙》中也有记载。
然而,就在戴紫研制枪械进展顺利的关键时刻,却对南怀仁产生了嫉妒。当时,南怀仁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与叛徒陈同彦勾结,陷害戴资谋反。因此,康熙于1691年定罪,全家被流放到盛京。
最终,三十五年后,戴资在异国他乡病逝。
如果康熙能一直重用戴子,八国联军还敢欺负他的子孙吗?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