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尤其是讲究忠诚与报国的传统社会中,都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然而,在三国时期,正如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所言,战败后的投降在当时是屡见不鲜的事。更有一些投降的将领,反而在新的阵营中崭露头角,取得了非常显赫的成就。今天,我们将介绍六位三国时期最成功的降将,他们在转投他国后走向了人生巅峰,甚至有一位差点亲手杀了曹操。
第六位:姜维 姜维原本是魏国的一名将领,负责驻守天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被成功收服,投降了蜀汉。诸葛亮非常器重姜维,称他极具军事才能,既有胆识,又了解兵法,忠诚勤勉,思虑周全,远超当时其他将领。诸葛亮把自己的一生经验传授给了姜维。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了北伐的计划,继续发动了九次北伐,与曹魏的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人多次交锋,给曹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成为了魏国的心腹大患。 第五位:张郃 张郃最初是袁绍麾下的名将,与颜良、文丑、高览并称为河北四庭柱,为袁绍统一河北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被封为宁国中郎将。然而,在官渡之战中,张郃对袁绍的领导失望,最终与高览一同投降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张郃,称他为如微子归殷,韩信归汉。张郃投降后,随曹操征战四方,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多次击退蜀军的进攻。他指挥的街亭之战成功守住了曹魏的西部防线,成为曹魏后期的西部屏障。 第四位:文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时,刘琮投降了曹操,文聘也随之加入曹操阵营。曹操十分欣赏文聘的忠勇,封他为关内侯,并让他驻守荆州的重镇江夏,抵御孙刘联军的进攻。文聘在此坚守数十年,屡次立下战功,威震敌国。尤其是在黄初七年(226年)秋,孙权亲自带领五万大军围攻石阳时,文聘顽强坚守了二十多天,最终孙权无法攻破城池,被迫撤退。文聘趁机追击,重创吴军,名声大噪,曹操还因此为他增封了五百户。 第三位:张辽 张辽,字文远,曾效力于丁原、董卓、吕布等多个势力。吕布败亡后,张辽投降曹操,成为曹操的重要将领。张辽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濡须之战后,他与李典、乐进等人镇守合肥,数次击退孙吴的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中,张辽率领800名士兵突袭孙权的十万大军,直接逼近孙权指挥部,令孙权大为震惊,吴军溃不成军。此战后,张辽声名大噪,成为江东的噩梦,后来他又率领七千兵力大破孙吴十万大军,几乎俘获孙权。 第二位:徐晃 徐晃,字公明,本是杨奉的部将,杨奉被曹操击败后,徐晃随即投降,开始为曹操效力,并在曹操麾下取得了显赫的战功。他参与过多次关键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在樊城之战中,他帮助曹仁击败了关羽,并被曹操赞誉为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并在227年去世,享年不老,谥号壮侯。第一位:张绣 张绣在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征讨张绣时,张绣选择投降。起初一切顺利,但曹操却犯了常犯的错误——纳了张绣叔叔遗孀邹夫人为妾。张绣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认为曹操侮辱了他与叔叔张济的关系。在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张绣决定反击,趁曹操不备发动突袭,成功将曹操打得大败,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在此战中丧命。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再次听从贾诩建议投降曹操,并在随后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食邑达到2000户,比当时曹操其他将领的封邑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