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那时,已经73岁的郭汝瑰终于迎来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愿望的机会,他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一次,他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1980年4月,郭汝瑰被正式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郭汝瑰,这位自1945年起便一直渴望恢复党籍,并为此付出不懈努力的军事人物,到底是谁?他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传奇的历史? 回顾到1937年,抗日战争的战火已经弥漫大地。十四师被派往苏州,淞沪会战一触即发。作为七十九师的纵深部署,十四师的任务是在主力撤退后,阻击日军的进攻。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十四师四十二旅的旅长曾粤汉因日军的炮火压力,产生了恐慌,神情慌张,甚至整日无法入眠。霍揆彰师长意识到,如果继续让曾粤汉指挥,战局可能会受到影响,于是请副师长凌兆尧接替曾粤汉的位置,但凌兆尧也显得有些畏惧,不太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正当霍揆彰感到失望时,师参谋长郭汝瑰挺身而出。他深知战争的残酷,却依然坚定地表示:为国捐躯,乃军人本分,不必害怕,我去!在霍揆彰赞许的目光中,郭汝瑰接过了四十二旅的指挥棒,亲自带领部队赶赴塘口一线迎接战斗。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日军的猛烈轰炸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尽管四十二旅伤亡惨重,但他们顽强坚守到了最后一刻。郭汝瑰凭借这场战斗一举成名。 1938年,霍揆彰成立了五十四军后,郭汝瑰被任命为军参谋长。武汉会战爆发前,陈诚组织了一次高级将领会议,讨论作战方案。然而,由于此次战役的战略规划是蒋介石和陈诚联合德国顾问共同制定的,会议中的大多数人对于这个方案充满疑虑,谁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也不愿承担责任。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郭汝瑰挺身而出,提出了自己对武汉防御的独到见解。他指出,武汉的防御体系虽然环环相扣,各处都有坚固的工事,但一旦突破其中的任何一环,整个防线便会崩溃。因此,他建议南北两岸的守军应及时撤退,并利用山地的天然屏障与日军展开持久战。这个建议得到了陈诚的高度认可,最终导致了战局的重新部署。 武汉会战打响后,郭汝瑰的预见得到了验证。日军的进攻路线完全按照郭汝瑰的判断展开。尽管武汉在1938年10月25日最终落入敌手,但整个战役并没有像日军预期的那样顺利。国民党部队虽然未能完全阻挡日军的进攻,但武汉防线一直没有崩溃,给了中国军队和人民更多的时间。郭汝瑰再一次立下赫赫战功。 为了表彰郭汝瑰的突出表现,他被晋升为二十集团军和洞庭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1942年,郭汝瑰被调往重庆国防研究院,担任研究委员。之后,他又被派往英国考察,担任驻英副武官,深入了解英国的国防运作。1945年3月,刚从英国归来的郭汝瑰被任命为军务署副署长,并兼任国防研究院副院长。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务署是国民政府军政部最有实权的部门,而国防研究院则聚集了蒋介石信任的许多军事精英。这一系列职务显示了蒋介石和陈诚对郭汝瑰的高度重视和信任。 然而,随着职务的升迁,郭汝瑰渐渐对国民党内部日益腐化的现象产生了厌倦。他厌倦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派系斗争,怀念起自己在武汉读书时的光景。正是这段经历使他与一些共产党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情谊也成为他后期与中国共产党接触的重要纽带。 郭汝瑰始终未改变他报国的初心。1925年,18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毅然选择进入黄埔军校,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的政治课程由共产党员担任教官,他们的思想深深影响了郭汝瑰。郭汝瑰逐渐意识到,只有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才能真正富强。正因为如此,他请求自己的共产党员朋友袁镜铭引荐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 然而,郭汝瑰的家庭背景让他面临一些困扰。尽管他的堂兄郭汝栋在四川担任军阀,郭汝瑰仍决定留在川军任职并参与策反任务。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郭汝瑰被迫回到四川,试图说服堂兄郭汝栋阻止杨森进攻武汉。虽然郭汝栋未能阻止杨森出兵,但他承诺若出兵时,不会动用一兵一卒。郭汝瑰对此感到些许安慰,但他未曾想到的是,郭汝栋早已与蒋介石达成了协议,背弃了他最初的立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郭汝瑰决定回国,并被保送至陆军大学深造,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而,他依然对国民党腐化的体制感到不满,决定留在陆大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关注着中国解放区的动态。 直到1945年4月,郭汝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黄埔五期的老同学任逖猷重逢,并得知任逖猷已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任逖猷的帮助,郭汝瑰与中共南方负责人董必武取得联系,开始了与共产党的秘密合作。从这一刻起,郭汝瑰在国民党内部的白皮红心身份逐渐浮出水面,正式开始了他的间谍生涯。 虽然郭汝瑰一直身处蒋介石的核心圈子,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共产党深深的忠诚。他利用自己的职务,成为中共的重要情报来源,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汝瑰渐渐走上了与蒋介石对立的道路,最终在1949年选择率军起义投奔解放区,成为国民党阵营中的最大内奸。蒋介石在得知消息时才意识到,他最信任的将领,竟然是中共的卧底。 1981年,郭汝瑰的回忆录出版后,引发了台湾社会的广泛讨论与争议。许多人称他为叛徒,而郭汝瑰则毫不在意。他直言:背叛国民党反共反人民,反倒是件好事。对于他来说,这一切已经超越了个人得失,他始终忠诚于国家和人民。在回忆录中,郭汝瑰还提到了两位他钦佩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和张治中。傅作义曾是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但在解放战争中展现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人道主义精神。张治中则被誉为和平将军,他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立场,力求避免内战,保障人民福祉。郭汝瑰认为,这两位将领的赤诚爱国之心,值得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