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张飞死讯后,刘备仅轻轻说出四个字。这时,诸葛亮才彻底看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张飞,作为刘备和关羽的三兄弟之一,一直是性格最火爆、最直率的一个。他的体型高大,面容严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豹头环眼、黝黑的皮肤让他显得非常威猛。他的外表和性格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事实上,张飞不仅仅以蛮勇著称,他还是一位文武双全、具备出色谋略的将领。
尽管如此,张飞的脾气确实很暴躁。虽然他在军事指挥和战斗方面非常有才华,勇猛过人,但这种才华使得他对士兵的要求极为严格。他期望自己的部队能成为精锐的军队,因此他常常因为士兵的失误而给予严厉的惩罚。 无论犯错多么轻微,张飞都不会放过任何人。即使是与他并肩作战、共同经历生死的兄弟战友,也常常遭到他的责罚。这使得士兵们对他既感到敬畏又充满怨恨,因为作为统帅,他过于严苛,并未关心下属的情感和需求。 当张飞得知关羽被东吴杀害的消息后,他的内心充满了无尽的痛苦与愤怒。这一残酷的消息让他难以接受,兄弟的死仿佛一把尖刀刺入他的心中。他的怒火燃烧起来,完全不顾身边人的劝阻,立即命令军队整装待发,决心为关羽报仇。他带着悲伤和复仇的情感,立誓要讨伐东吴。 他还下令军队在三天内准备好所有必要的战服和装备,包括白旗和白甲等。负责此事的将领张达和范疆深知,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些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们能够迅速筹集材料并拟定出详细的计划,但三天的时间根本不够。 两人请求张飞给予更多的时间,但张飞听后愤怒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他认为,关羽已经惨死,而现在竟然有人拖延准备战服和装备,这让他更加愤怒。张飞责骂了张达和范疆,并将他们捆绑在一棵大树上,狠狠地鞭打了他们,每人挨了50鞭。这一举动让张达和范疆对张飞的怨恨更深。于是,夜幕降临时,两人密谋决定要杀死张飞,以解心头之恨。 某一天,张飞饮酒过量后,张达和范疆趁着夜色悄悄靠近他,心中满是复仇的决心。他们毫不犹豫地向张飞发动了致命的攻击。寒光闪烁间,张飞未能反应过来,他倒下了。接着,他们残忍地砍下了张飞的头颅,并迅速逃往东吴,企图在那里寻求庇护。就这样,张飞这位为人们敬仰的五虎上将,居然死于亲近的手下之手,令人无法想象。 这一悲剧发生后,东吴深知接纳这两名凶手,张达和范疆,可能会引发蜀汉的报复,特别是在关羽已死的情况下。东吴决定将两人送回蜀汉,以避免引发更大的冲突。不久后,张飞的儿子张苞下令将这两人处以凌迟之刑,以替父报仇。 刘备站在大殿中央,目光远望,泪水涌上眼眶。他的心如刀割般痛苦,感到无尽的失落和悲伤。关羽被杀的噩耗尚未平息,而张飞的死又让他失去了另一位亲如兄弟的战友。此次的损失让刘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内心的刺痛让他几乎无法承受。张飞,这位与刘备并肩作战多年的亲密战友,一直是刘备身边最可靠的助手。他勇猛无比,每一次战斗总是冲在最前线,他的勇气和无畏深深打动了刘备。在长坂坡,张飞的一声怒吼震慑了曹操的百万大军,为刘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张飞是刘备最信任的战友,毫不保留地为蜀国的建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刘备心中始终有一丝怨愤。张飞脾气火爆,做事雷厉风行,常常以言辞和行动对待部下,这让刘备感到为难。多次,刘备尝试劝解他,希望他能改正那些过于激烈的做法,但张飞始终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方式。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部下的感情,也让刘备感到尴尬,因为他觉得这种行为影响了自己的威严。尽管如此,刘备依然心怀感激,因为他清楚张飞对他有着无比的忠诚。 刘备回想起与张飞共同度过的岁月,一幕幕画面浮现在脑海中。他们曾并肩作战,为了同一个理想和目标共同奋斗。每当张飞勇敢地冲锋陷阵,刘备都不禁为他的无畏和英勇而感到骄傲。张飞的威风凛凛和拼死作战,总是能鼓舞士兵们的斗志,让他们奋发向前。刘备知道,正是因为张飞的勇猛和无私,他才能在这动荡的时代建立起蜀国的根基。 在蜀国刚建立时,张飞凭借着自己的勇猛成为了刘备最亲密的战友。然而,张飞莽撞的行事风格和酗酒问题常常让他陷入麻烦。无数次,刘备不得不为他的冲动行为收拾烂摊子,处理他引发的各种纷争。这让刘备对张飞逐渐产生了失望。 刘备最为心痛的是,有一次因为张飞醉酒,导致徐州失守。这次失利让刘备极为失望,开始怀疑张飞是否值得如此深厚的情谊。如果不是因为兄弟情深,或许刘备早已动过除掉他的念头。这样的念头曾在他心中萌生,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付诸行动。 然而,刘备的改变没有逃过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发现,刘备成为一方霸主后,性格发生了转变。曾经仁德爱民的刘皇叔,似乎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统治者。刘备将每一个手下视为自己争夺天下的棋子和助手,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与人共享荣誉与欢乐。这个冷酷无情的刘备,才是他真正的面貌。 尽管诸葛亮看清了刘备的变化,但他知道,一旦进入这乱世,就无法回头。他深知,只有与刘备并肩作战,才能施展自己的才智和谋略,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虽然刘备已经不再是他心中那个理想的英雄,但诸葛亮依旧忠诚于他,坚守岗位,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