轺车是由一匹马牵引的轻便小车,是我国古代官员及邮吏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此木轺车由马、车、伞组合而成。马的头、颈、身、腿、尾等部位分别制作,然后用榫卯对接组装而成。
木轺车马体造型通体黑色,眼、鼻、口部用朱红色、白色彩绘。肌肉轮廓清晰,富于质感,眼大口张,作昂首嘶鸣睨视状。车舆、轮、辕、伞盖等部分为黑色,辕后端连舆底,伞盖为圆形。
木轺车车身造型轻便简洁,马的造型栩栩如生,车与马浑然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感,是研究汉代舆服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件木轺车1977年出土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彭家寨汉墓。车高85厘米,长92厘米;马高105厘米,长90厘米;伞直径90厘米。这一年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地处西宁城西的彭家寨一带洪水泛滥。洪水过后,彭家寨大队的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两座类似墓室的结构。经过青海省考古队抢救发掘,这两座墓葬出土了木轺车、木马、木兽、牛车、摇钱树等珍贵文物,根据墓室结构和随葬品的特点,可以判断这两座墓葬的时代为东汉晚期。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不仅为研究汉代舆服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还证明了两汉时期中央政权对河湟地区统治的规格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