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铁路是中国的第一条国际铁路,它的历史充满了波折与挑战,经历了三修两炸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条铁路如此曲折的历史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它的现状。
碧色寨火车站自1909年通车以来,便是一个繁华的交通枢纽。作为云南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资流通中心,这里热闹非凡。为了运输和搬运货物,当时有三千多名搬运工人日夜忙碌,商人们也纷纷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开设商铺,英国、法国、美国等国的商号都有在这里立足。正因为如此,碧色寨火车站被誉为东方小巴黎,是云南的一大亮点。 那么,碧色寨火车站究竟在哪里呢?它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的首府蒙自市,是滇越铁路上的一个中间枢纽站。滇越铁路是连接中国和越南的重要通道,堪称中越两国间的重要纽带。 滇越铁路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末。1858年,法国连续三次对越南发动侵略战争,1883年最终征服并将其变为殖民地。法国殖民者的目光很快便转向了中国,这片富饶的土地与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他们的兴趣。于是,法国决定投资修建滇越铁路,工程在1901年正式开工,铁路的起点设在昆明北站,终点则是越南海防站,整个铁路全长859公里,其中云南段约有465公里。 经过三十万云南劳工的艰苦努力,滇越铁路终于在1910年竣工并投入使用,3月30日完成建设,4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然而,滇越铁路的修通不仅促进了云南及中国商品流通的发展,推动了云南的经济增长,使其一度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还险些给云南和中国带来灾难。1940年,日军占领了越南,并计划利用滇越铁路入侵中国云南,目标是占领昆明,进而攻占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图谋全面击败中国。面对日军的威胁,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于1941年9月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决定破坏滇越铁路,以阻止日军的进攻。于是,铁路的多个大桥被炸毁,河口至碧色寨间的177公里铁路轨道被拆除,除了人字桥外,几乎所有的设施都遭到破坏。接着,中日两军在云南边境展开了长达一年的激烈战斗。 这一段历史,成为了云南人最为自豪的记忆。滇军和云南人民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非凡的英勇,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侵袭。滇南抗战史上,滇军不仅守住了国门,更成功越境多次,重创日军,迫使其放弃了通过越南进攻中国的计划,改为从缅甸入侵。两年后,中国的第二支远征军将日军赶出滇西,成功实现了抗战中的首场反攻,并首次将日军驱逐出国土。 随着日本的投降,云南迅速组织力量,重新修复滇越铁路,使其再次成为中越两国的重要运输通道。经过这些波折,滇越铁路的恢复,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也为云南的再次振兴奠定了基础。 然而,1979年中越发生边境冲突,位于两国交界的河口大桥再次被炸毁。几年后,中越恢复了友好关系,河口大桥得以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如今,滇越铁路虽然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繁忙,云南段只有部分路段仍在运营,但它依然是云南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 碧色寨火车站,这座承载了厚重历史的老站,依然活跃在今天。百年前开设的邮局至今仍在运作,而当年由越南人开设的咖啡店也依旧在营业,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如今,碧色寨火车站作为滇越铁路的唯一头等站,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蒙自人正在用他们新的方式,让这座百年车站焕发出新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