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江汉平原出现了一支非常特别的部队:它既不隶属于共产党,也不归属于国民党,不仅敢公开与日本侵略者对抗,甚至有一次还把日军士兵绑在树上让新兵练习刺刀。
这支另类部队的存在,自然少不了一位思维独特的指挥者——王劲哉。
王劲哉是个性格独特的人,他与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曾发生过矛盾,后来在沔阳周边“占山为王”,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还在王国内为军队和百姓制定了法律法规。他自称是“半个英雄”,而蒋介石则因某件事对他恨之入骨。
在当时,王劲哉的许多行为令人难以理解,很多人认为他特立独行,不合时代潮流。然而正是这样的人,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却异常出色,为中国抗战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那么,王劲哉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为何如此与众不同?蒋介石又是因何事对他恨之入骨呢?
王劲哉的故事要从日本侵略中国说起。
硬汉治军,铁腕师长
郑桓武曾评价王劲哉是国军一二八师的师长,但他几乎不听任何人的命令。如果日本人挑衅,他便迎战;如果国民党来压制,他同样不客气。
比如一次,国民党第四十九师的师长派参谋联络王劲哉,没想到王劲哉竟当众将参谋活埋。郑桓武称他为“残暴”,而与王劲哉接触过的其他人也确认,他确实有凶狠的一面。
王劲哉的残暴性格在以下几件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有一个姓陈的裁缝,因制作的子弹袋不符合标准,被王劲哉以“没良心”之罪当众刺死。甚至他手下的年轻士兵,也被王劲哉果断的杀伐吓得不轻。
当部队士气低落、纪律松懈时,王劲哉竟宣布要处决自己的亲表弟李保蔚,理由只是“迟了两分钟开炮”,触犯了他定下的“没良心”罪。李保蔚平日作战勇猛、立下战功,部下们纷纷跪地求情,但王劲哉依然亲自将其枪毙。
第二天,他却又为表弟买了一口漂亮的棺材,举行追悼会,所有将士都必须参加。更奇特的是,他在追悼会上抱着棺材痛哭,给表弟致悼词,仿佛昨天的枪毙事件不是自己所为。
由此可见,王劲哉是个复杂的人。
他外表是一名普通军人,总穿布军装,腰板挺直,双眼炯炯有神,充满自信。战争中,他一只手的手指被炸伤,身上也留下刀伤和枪伤,但最显眼的特征是秃顶,使他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出于好奇,一名记者专程前往王劲哉的“独立王国”探访。记者初见王劲哉时心中忐忑,不知会不会惹恼这位铁腕将军。然而,王劲哉对记者态度友善,还关心记者的来意。通过谈话,记者得知王劲哉曾是杨虎城的西北军部下,“西安事变”后辗转到蒋介石麾下,后来成为国军一二八师师长。
当时,蒋介石千方百计拉拢王劲哉入伍,并暗藏更大的“阴谋”。王劲哉识破后,带着四个团来到沔阳,占据山地建立“独立王国”,开始独立抗日生涯。
王劲哉与蒋介石的恩怨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王劲哉是杨虎城麾下大将。杨虎城和张学良为逼蒋抗日,兵谏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王劲哉被委以看守蒋介石随行人员陈诚、卫立煌的重任。陈、卫虽被关押,但仍具威信,王劲哉毫不畏惧,用枪警告在场所有人:“关键时期,谁不服从,我的枪不认人。”现场鸦雀无声,陈、卫也不敢造次。
西安事变引发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蒋介石。国民党内部有人主张释放蒋进行国共合作,也有人主张杀掉蒋。王劲哉支持后者,直言“一日不除掉蒋介石,天下不得安宁”。这一言论被蒋介石得知,使他对王劲哉恨之入骨。
事变和平解决后,王劲哉对杨虎城失望,离开部队。蒋介石为拉拢他加入麾下,伸出橄榄枝,因抗战正值关键,王劲哉只得放下私人恩怨。
然而蒋介石与汤恩伯暗中策划吞并王劲哉部队,王劲哉识破后果断带部下到沔阳,自立为王,从此不受国民党与共产党指挥,并与新四军签订互不侵犯协议。
在抗日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随着武汉沦陷,日军计划西进宜昌、南进长沙,王劲哉部位于沔阳,与汉阳相邻,是日军前进路上的关键阻碍。
1940年1月,日军攻下仙桃镇,王劲哉率部日夜操练,并在3月夜袭仙桃镇,出其不意打击日军,削弱敌军锐气。夏季日军攻占施家港,他采取同样战术成功夺回。
1941年,李先念提供日军大规模进攻情报,王劲哉提前布防。数日后,日军带坦克、飞机进攻,经过七天七夜激战,双方甚至白刃肉搏,王劲哉部最终击溃日军,歼敌18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李先念的及时报信成为胜利关键。
王劲哉抗日不含糊,从1938到1943年,他坚守前线五年,并为部队制定响亮口号:“打倒日本鬼子,还我河山”,保卫百姓安宁,挫败日军锐气。他铁腕治军,训练有素的部队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作用。
为锻炼新兵勇气,他甚至将日军战俘绑树练刺刀,令日军震怒,增加对王劲哉的畏惧。1943年,因旅长出卖,王劲哉被俘,宁死不降,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后,他又被胡宗南抓捕,押送途中逃脱,避免被国民党杀害,最终投奔延安,给毛泽东写信请求接见。毛主席派人迎接王劲哉到延安,并表示欢迎。
1948年,经党中央批准,王劲哉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建国后担任渭南军分区副司令。1968年,王劲哉因病去世,享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