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朝,随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有很多,其中一位就是开国功臣常遇春。常遇春是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助手,大家都称他为“常十万”。他出身贫寒,祖上没有显赫背景,家里只有几亩薄田,过着农民的生活。然而,他不甘心一辈子过平凡的日子,便开始学习武术,虽然当时负担不起学费,他便通过打工来交换学习的机会。经过多年的苦练,常遇春逐渐成为一名武艺高强的男子。
恰逢元末战乱四起,社会动荡,常遇春看到四处充斥着盗匪和起义军,于是他加入了一支绿林好汉的队伍,走上了盗贼的道路。然而,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常遇春发现这群人并没有远大志向,只是单纯地劫掠财物,无法成就大事,于是他决定脱离这一行。后来,他遇到了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招募有志之士,常遇春便投奔了他。朱元璋一眼看穿了常遇春的意图,直接问他是否是饿了想找食物,常遇春解释说自己在盗贼队伍里并不缺吃喝,但始终觉得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便来投奔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便收下了常遇春。从此,常遇春从一个盗贼变成了朱元璋麾下的大将。常遇春在朱元璋的军队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开疆拓土时,他的勇猛表现尤为突出。他在多场重要战役中都有出色的表现,尤其是在鏖战衢州和九华山时,他的计谋和勇气得到了广泛的赞誉。为了表彰他,甚至有专门的诗歌歌颂他的英勇:策马东风吹战袍,常遇春身影显赫。之后,常遇春更是帮助朱元璋在西征中击败了陈友谅,彻底消除了朱元璋的心头大患。可以说,常遇春在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常遇春在一次征战后从开平返回时,突然因病去世。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十分悲痛,他亲自主持常遇春的葬礼,并给予极高的礼遇,将其葬于钟山,且为常遇春制作了身穿龙袍的画像,立像于功臣庙中,位列所有功臣之中第二位。常遇春的死,虽然让朱元璋十分伤心,但却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成为了新的焦点。
常遇春有两个儿子,长子常茂和次子常升。常遇春去世后,常茂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郑国公。当时常茂年仅15岁,便被朱元璋亲自宠爱,并允许他与太子一起读书、吃饭,享有特殊的待遇。朱元璋希望他能继承父亲的事业,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没想到,常茂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继承父亲的优点,反而沉迷于玩乐,过得极为荒唐。他不仅不学武艺,连基本的箭术都练不好,甚至有传闻说他与太子一起读书时,常常惹是生非,屡次闯祸。
常茂不仅在朝中惹是生非,还经常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有一次,他竟然当街射杀一匹惊马,导致路旁的商贩惨死。朱元璋得知后,并没有严厉惩罚他,反而只是轻轻带过,这让许多人对他的偏袒感到不解。更过分的是,常茂还与胡惟庸等权臣勾结,甚至为自己母亲争取封号,完全不把王法放在眼里。常茂的所作所为已经让人对他产生极大的不满,但由于常家有着深厚的背景,几乎没有人敢对他下重手。
常茂在军中的行为也让人震惊,他不仅多次调戏军中的妇女,甚至还侵犯了自己父亲的小妾。此等不堪的行为,让常茂在社会上名声狼藉。但他依然得到了不少的庇护,其中一位最大的支持者就是冯胜——一位深得朱元璋宠信的大将。冯胜不仅是朱元璋的亲信,也是常茂的岳父。常茂正是因为有冯胜的支持,才能在军中不受制约。但冯胜与常茂的关系并不好,两人经常发生争执。
随着时间推移,冯胜和常茂的矛盾愈演愈烈。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常茂犯下大错,冯胜将这一事件报告给朱元璋,结果常茂被召回京城。常茂被带回京城后,并未因自己的错误而悔改,反而揭发了冯胜的一些丑闻。朱元璋在愤怒之下,决定将冯胜和常茂一并惩罚,冯胜被罢免了职务,而常茂则被贬往龙州。
即便如此,常茂依然没有悔改,直到他最终在龙州病死。然而,关于常茂死亡的真相却一直没有定论。有人传言,常茂并没有真正去世,而是通过某种手段逃脱了追杀。为了查清常茂的生死,朱元璋甚至下令挖掘常茂的棺木。最后,常茂的死成为了历史的谜团,至今无人能解。
常茂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了波折。从父亲常遇春的骁勇善战,到他自己荒唐的行为,这一切都让朱元璋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常茂的死,似乎也解开了朱元璋心头的一个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