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7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11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中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7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根据批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 中山市南朗镇保护规划(2021—2035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保护规划(2021—2035年)》等7个保护规划文件,均获原则同意。
批复提到,要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同时,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确保保护规划管制措施落实到位。要认真做好保护规划的公布实施工作,在保护范围内,凡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避免发生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建设行为。要加强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良好氛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中山市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绣花功夫”保护活化香山古城。今年9月,中山孙文西路步行街焕新归来,复现百年前历史风貌,并引入本土特色文化、非遗等业态,百年老街再次焕发青春活力。
南朗街道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保留了众多中西结合风格的优秀建筑,现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中国传统村落2处、省级传统村落1处,不可移动文物共122处。今年5月,位于南朗街道的孙中山纪念馆焕新开放,馆内基本陈列等全面改造升级,成为展示孙中山先生光辉事迹的重要载体。
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头衔的翠亨村,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出生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翠亨村系统梳理了村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和风土人情,打造了全市首家村级方志馆。同时,持续深化翠亨村“画家村”的定位,吸引30多名画家长期入驻,集聚了28间画家工作室,打造了李奇茂美术馆、南方画院、大石门美术馆、翠亨美术馆一号馆和二号馆等文化艺术载体,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苏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