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郭嘉是否碰瓷诸葛亮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在近几年广为流传,成为了很多人讨论三国人物的一个热门话题。以前,每当提到诸葛亮时,人们往往会将他与司马懿对比,而郭嘉则一直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角色。那么,郭嘉是不是“碰瓷”诸葛亮,试图与他比肩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诸葛亮的地位自不必多说,《三国志》中,除了他,还有陆逊这两位大臣享有独占一“传”的荣誉,这本身就证明了他在历史中的重要性。而郭嘉则和程昱、董昭、蒋济、刘晔等人一起,被排在了第二梯队,远不及荀彧、贾诩和荀攸等第一梯队的谋士们。
在古代,书中对人物的排座次,往往可以反映其重要性。很多人以此为依据认为,郭嘉连第一梯队都没进入,凭什么和独占一传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换句话说,为什么郭嘉会被排在第二梯队呢?
我认为,如果曹魏能够一统天下,郭嘉一定会进入第一梯队。只可惜,三国末期出现了司马懿,最终导致三国分裂,曹魏未能完成统一。因此,陈寿敢把郭嘉排得这么低吗?
这与姜维的情况也有相似之处。陈寿给姜维的评价很低,认为他有军事才能但不足以成为大功勋人物。而在《三国志》中,陈寿录入了郤正对姜维的高度赞扬,这与《三国志》一贯惜字如金的风格截然不同。为何陈寿这么做?
答案或许可以从当时的政治背景中找到。司马昭对姜维恨之入骨,曾多次派人企图除掉他。而姜维投降后,又发生了钟会反叛的事情,司马昭的面子丢尽了。因此,陈寿只能暗中支持姜维,以此来抑制司马昭的权力。而郭嘉的情况与姜维相似,曹操对他宠爱有加,但曹魏最终没能完成一统大业,他便只能屈居第二梯队。
另外,三国时期,三位英年早逝的英雄也非常可惜。分别是曹魏的郭嘉,蜀汉的庞统和东吴的周瑜。这三人都曾对三国的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卧龙凤雏;周瑜与诸葛亮比肩,被誉为“一时瑜亮”。那么,郭嘉为什么就不能和他们比肩呢?
因此,问题的关键并不是郭嘉是否在“碰瓷”诸葛亮,而是郭嘉长时间以来被严重忽视!这种忽视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可以说是郭嘉的两个特征造成的。
二、郭嘉的两大特征
首先,郭嘉是纯粹的谋士
在历史上,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复合型和纯粹型。诸葛亮、荀彧、周瑜是魏、蜀、吴三国中的代表性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诸葛亮,几乎是集全能于一身,连发明创造都能有所贡献,如木牛流马和诸葛连珠弩等。
复合型人才往往有着全面的能力,这也是为何陈寿特别提到诸葛亮的治国能力高于军事能力的原因。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可以打80分,但治国能力则高达100分。这种全面的能力让诸葛亮在许多人眼中几乎无敌,比如,李世民曾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远胜司马懿,甚至不乏对司马懿的批评。
与此不同,郭嘉是典型的纯粹型谋士,尽管他从未亲自带兵打过仗,但却屡屡提出精妙的策略。曹操与吕布的决战中,郭嘉明确指出,不但不能撤退,还要乘机进攻,结果吕布最终被擒。曹操与袁绍交战前,郭嘉也提出“十胜十败”的理论,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因此,诸葛亮的全面性如同一柄重剑,而郭嘉的纯粹性则更像是一把锋利的剑,两者的风格各异,却都极具威力。
其次,郭嘉是猛兽独行
荀彧、诸葛亮、程昱等谋士,通常背后都有强大的门阀势力作为支持。荀彧是颍川的领头人,诸葛亮是荆州的权威,程昱则代表着兖州的力量。然而,郭嘉却是一位“猛兽独行”。
郭嘉虽然是颍川人,理论上应当归属于颍川势力,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与颍川的另一大人物陈群关系并不好。陈群曾多次向曹操告发郭嘉,说他品行不端,不能重用。而郭嘉与曹操的关系则是非常密切,曹操对他极为欣赏,两人不仅在战略上合作无间,私下里也常常一起交流、放松。
这种没有派系背景的情况,反而让曹操更加信任郭嘉。因为没有任何外部的政治牵制,郭嘉可以完全无私地为曹操出谋划策,所有的建议都是针对曹操的最大利益。而这种没有私心杂念的忠诚与聪明,使得郭嘉的计谋极其精准,一剑封喉,直接击中要害。
诸葛亮和荀彧虽然都非常聪明,但由于各自身后的势力背景,他们有时必须考虑利益博弈和政治权衡。而郭嘉不受这些限制,纯粹的谋士身份让他的建议更加直指问题的核心。正因如此,曹操对郭嘉的依赖可见一斑。郭嘉去世后,曹操痛哭流涕,认为失去了一个值得依赖的得力助手。
三、毛主席对他俩的评价
正如李世民认可诸葛亮,否定司马懿一样,我们也可以看看毛主席是如何评价诸葛亮和郭嘉这两位三国谋士的。
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非常高,特别是他七擒孟获的战略,受到了毛主席的极大赞赏。同时,毛主席也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认为刘备最终的失败,正是源于诸葛亮“分兵二路”的决策失误。
毛主席还指出,诸葛亮“用兵不二过”的观点,特别强调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应该亲自带兵,而不是派遣将领。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我个人的认同,毕竟曹操在乌巢之战时亲自出阵,最终才扭转了劣势,攻占了乌巢。
至于郭嘉,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则更加直接。他多次提到《三国志》中的《郭嘉传》,并高度肯定郭嘉的智谋,认为郭嘉“多谋善断”,并且在曹操平定天下的过程中,郭嘉的谋略起到了关键作用。毛主席还特别赞赏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认为它几乎涵盖了中国兵法的精髓,是一部极具价值的战略著作。
从毛主席的评价来看,郭嘉在谋士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诸葛亮,因为毛主席主要从纯粹谋士的角度进行评判,认为郭嘉在智谋上比诸葛亮更为出色。然而,从整体的能力来看,诸葛亮的全能性依然让他在历史上占据了无可匹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