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有五个人被评为一等功臣,他们分别是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和侯君集。大家都知道,侯君集之所以能跻身这五人之列,是因为他曾替李世民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秘密任务,而这件事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七日,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李世民被正式册封为太子。到了六月十二日,李世民大规模调整官员,并对功臣们进行了大赏,其中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侯君集这五位被封为一等功臣,每人都获得了1300户的封邑。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同时也是玄武门之变的最早提出者和策划人之一。在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李渊逐出秦王府之后,长孙无忌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核心人物,负责整个事件的组织和实施。
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之前,其实应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甘露宫变”,目的在于控制李渊。根据一些史料的细节,长孙无忌很可能是“甘露宫变”的实际指挥者。
尉迟恭则是李世民最为信任的部下之一,至少有两次,他救过李世民的生命。当年,尉迟恭曾被其他将领怀疑,并差点因此被杀,正是李世民的信任才让他逃过一劫,二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过命之交”。
后来,李建成曾试图拉拢尉迟恭,但遭到了拒绝。愤怒之下,李建成曾派人刺杀尉迟恭,但最终失败。之后,李元吉捏造罪名将尉迟恭关进死牢。危急时刻,李世民再次出手,成功将尉迟恭救了出来。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脖子,正是尉迟恭奋勇杀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的性命。事后,尉迟恭又来到海池,逼迫李渊将兵权交给李世民。
房玄龄和杜如晦是李世民的智囊,一直在他身边为其出谋划策。早在武德四年,房玄龄便曾建议李世民“先发制人”,并在秦王府内为李世民进行宣传,制造舆论影响。虽然二人曾一度被迫离开秦王府,但他们始终是这场变革的策划者,并且在事件当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组织作用。
因此,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和杜如晦四人被评为一等功臣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侯君集为什么也能与他们并列呢?他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具备了与这几位功臣平起平坐的资格?
在玄武门之变前,侯君集只是个默默无闻的“铺路石”,为李世民打杂,做些不显眼的琐事,凭借辛勤工作获得了子爵封号。在唐代,子爵不过是个小官,若是能成为侯爵,才算有点面子,真正有地位的应是“国公”。
侯君集当时给人的印象并不好。很多人说他喜欢吹嘘,甚至有调侃他射箭不准,常常吹嘘自己是个勇士。直到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才真正开始信任他。侯君集、长孙无忌、尉迟恭、高士廉等人,经常轮番劝说李世民,直到李世民才下定决心进行行动。
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发生时,侯君集的名字虽被提到,但具体做了什么,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看上去他似乎只是站在一旁,跟在其他人后面,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与这些功臣一样的荣誉,这难道可能吗?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侯君集的贡献远不如高士廉(他曾守住芳林门,为李世民保驾护航),也不如程咬金、秦琼和张士贵等人,甚至比不上在“甘露宫变”中出力的杜君绰和郑仁泰。
这种情况很奇怪,唯一的解释是:侯君集确实做了重要的工作,但史书不能公开记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我认为侯君集其实是秦王府的“秘密人员”,执行了一些隐秘的任务。
请不要急于反驳,这只是一种推测。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些事件,因为这样的事情本就不可能留下证据,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线索做一些合理推测。
首先,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确实策反了许多将领,这意味着秦王府必定有一个专门负责策反工作的部门。有人认为李世民作为十二卫大将军,拥有兵权,完全可以轻松进宫。但是,这种看法根本不符合古代的兵制。事实上,李世民并没有兵权——兵权不仅仅是拥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还包括指挥权。在战争之前,指挥官要通过皇帝的兵符和兵部的调令才能指挥军队,而战争结束后,指挥官交还兵符,便失去了兵权。因此,在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并没有兵权。
他依靠的是那些被他策反过来的将领。例如,玄武门的值长常何、左屯卫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等人,都是李世民的亲信。甚至连李世民的姐夫柴绍,也早早就被李世民拉拢。
另外,李建成身边也有李世民的眼线——王晊。正是王晊将李建成的计划告知了李世民。因此,秦王府必定有一支专门负责策反工作的团队,而负责人很可能就是张亮。张亮与侯君集关系非常密切。
张亮的任务是在武德九年初,带领一千名豪杰潜入洛阳,目的是“联络关东豪杰”。大家可能会问,李世民为何需要与关东豪杰联系?为何要秘密进行这些行动?这些举措其实是为了防备万一玄武门之变失败,李世民的支持者将退往洛阳,与李渊和李建成公开对抗。
张亮的任务就是为此做准备,与温大雅一起收买关东的豪杰,或者清除那些可能对李世民不利的人。
尽管张亮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但他确实是这场变革的功臣之一。而且张亮与侯君集是密切的朋友,后来在贞观十七年,当侯君集准备谋反时,第一个被拉拢的人就是张亮。这个历史事件的保密程度极高,只有在完全信任的情况下,侯君集才敢拉拢张亮,足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张亮平时多在地方任职,而他和侯君集最长的交集应该是在玄武门之变前的几年。由此可以推测,二人应该是秦王府“隐秘战线”的主力人物。后来,张亮被调往洛阳,进一步加强了秦王集团的支持。
侯君集是个极具伪装能力的人,曾有两个人提醒李世民“侯君集有异心”。一位是侯君集的老师李靖,另一位是张亮。李靖在教授侯君集兵法时,发现他过于钻研隐秘的兵法技巧,心生疑虑;而张亮则直接举报了侯君集。然而,李世民并没有相信这些警告,反而认为侯君集的伪装非常到位,足以迷惑他。
最终,侯君集被抓获,李世民亲自审问他,而侯君集依然坚持抵赖,心理素质极为过硬。李世民拿出了证据后,侯君集才不得不低头伏法。
从这些证据来看,侯君集很可能就是秦王府的“谍战人员”,他出色的工作成果保证了玄武门之变的成功。虽然这种事不可能写进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