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因为刘备阵营的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孙权居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刻背信弃义,选择与曹操结盟并进攻荆州。可以说,这是刘备和他的谋士团,包括诸葛亮、法正、许靖等人,低估了鲁肃去世后,东吴新一代的优秀将领崛起,重新调整了战略方针,最终决定背离原来的盟约。
第二个原因是刘备在那一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救援关羽。刘备那时一直忙于攻打汉中,一直到第二年春天,因为定军山之战黄忠一刀斩杀夏侯渊后,刘备才攻占了汉中。紧接着,曹操就派出大军准备夺回汉中,因此刘备和曹操两军在汉中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汉中之战刚结束,汉中的秩序正在逐步恢复,刘备却在沉醉于第一次面对曹操取得的胜利。对刘备来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真正拥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也让他暂时觉得可以稍微放慢脚步。然而,正因如此,刘备在面对更大挑战时的警觉性和决断力有所放松,特别是在关羽的援助问题上,他没有能够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
此外,关羽并没有完全遵从刘备的战略意图,北伐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却错在时机不对。关羽本应在刘备攻打汉中的同时,积极配合防守荆州。如果关羽当时能做出不同的决策,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其实,如果关羽不想死,完全是有机会的。即便败走麦城,他也可以骑上赤兔马,手持偃月刀,单骑突围,逃脱困境。问题在于,关羽已经心死。他知道自己守不住城池,但为了大哥的收川大计和个人的安危,他只把这些担心深藏在心里,依旧凭着一腔热血去坚持。他早已决定,誓与荆州共存亡,所以不再考虑逃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