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汉中之战胜利后,刘备被封为汉中王,但蜀汉的局势却在此时开始逐渐下滑。关羽孤身北伐,虽然水淹七军、擒拿于禁、斩杀庞德,并围困曹仁于樊城,但最终却因东吴夺取荆州并俘虏关羽,将其杀害而导致大局逆转。刘备收到关羽死讯后,心情极为沉痛,准备亲自征讨东吴以为报仇。然而,刚得到关羽身亡的消息不久,又传来了张飞被部下所害的消息。蜀汉一连失去两位重要将领,形势愈发严峻。
刘备或许是出于报仇心切,也可能是想扩展势力,在这种困境下,他决心发动伐吴战争,史称“夷陵之战”。然而,结果对蜀汉极为不利,孙吴的陆逊带领军队大败蜀军。冯习、张南等人战死,刘备只得退至永安。此时,孙权前来请求和解,尽管之前有过许多恩怨,刘备也只能答应求和。刘备心力交瘁,可能是因长期的奔波,或因失去亲近将领的悲痛,最终身体也到了极限,刘备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然而,刘备在临终时却对诸葛亮说了一句十分奇怪的话:“万不可用赵云。”当时赵云已经是五虎上将之一,是蜀汉为数不多的精锐将领之一,刘备为何会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呢?
赵云早年是公孙瓒的部下,曾随公孙瓒四处征战,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赵云与刘备结识,关系日益加深。公孙瓒派刘备抗击袁绍时,也安排赵云随行,大约也是在这一时期,赵云开始有了投奔刘备的想法。我们常说关羽、张飞与刘备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但刘备与赵云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深厚。在邺城相见时,赵云与刘备曾共寝一室,实际上,刘备是让赵云暗中帮他招募士兵,而这件事是要瞒着袁绍的。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开始,赵云便正式跟随刘备,并以其谨慎稳重的性格获得了刘备的高度信任。
例如,在擒获夏侯兰时,赵云和夏侯兰是同乡,但他并没有因私人情感而放松警惕,只是请求宽恕夏侯兰的生命。赵云谨慎、不轻易任用亲近的人,因此,他并没有亲自任命夏侯兰为将。赤壁之战后,刘备任命赵云接替投降的赵范,成为桂阳太守。赵范有一个美丽的寡居嫂嫂,刘备将她许配给赵云,但赵云却拒绝了这个提议。赵云深知赵范是被迫投降的,他并不信任赵范的人品。天底下美女很多,赵范的嫂嫂虽然美丽,但赵云宁愿选择远离这样的纠纷,避免因此断送自己的前途和性命。果然,不久之后,赵范逃跑了,而赵云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刘备非常信任赵云。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在与曹操的战斗中败北,丢失了妻儿。混乱之中,赵云带领数十人一起逃亡。有传言说赵云投奔了曹操,但刘备坚信赵云不会背弃自己。果然,赵云并没有离开,而是去救刘备的儿子刘禅和妻子甘夫人。之后,孙夫人欲带走刘禅,赵云与张飞一同去阻止,成功保护了刘禅。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关羽、张飞是刘备的生死兄弟,赵云对刘备而言同样是重要的朋友。
那么,为何刘备临终时要对诸葛亮提出不要重用赵云的请求呢?其实,这背后是刘备对赵云的深情和关爱。他失去了两个亲兄弟,又因为自己身体的衰弱,害怕赵云也会因此步他们的后尘。赵云是五虎上将中最后一位,但年龄渐长,健康状况也不佳。刘备知道,他不适合再上沙场,继续征战可能会让赵云丧命。刘备希望赵云能够安享晚年,不必再去冒险,保持健康,延续生命。更重要的是,蜀汉需要新一代将领的崛起,老一辈的将领已经年老,只有新生力量才能带领蜀汉走向新的辉煌。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赵云在晚年得以安享生活,至少比刘备活得更久些。赵云最终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去世,算是得到了一个善终,延续了蜀汉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