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打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这些不光彩的事。
可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前前后后打了76年,硬是把西北边疆那个强悍的准噶尔汗国给灭了,一口气收回来2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片土地有多大?差不多相当于6个日本那么大。
要不是当年这三位皇帝死磕到底,今天的新疆、青海西部、甘肃西部这些地方,还能是咱们的吗?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1690年,噶尔丹这个准噶尔的头头带着几万骑兵,气势汹汹地杀到了乌兰布通。
这家伙野心大得很,想趁着三藩之乱刚平定,清朝还没缓过劲来的时候,占领蒙古草原,甚至打到北京城下。
康熙当时36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听说噶尔丹来势汹汹,立马就决定御驾亲征。
康熙派了自己的哥哥福全做抚远大将军,带着几万八旗兵和绿营兵杀过去。
福全这个人打仗还算有一套,他知道噶尔丹的骑兵来去如风,硬碰硬不是办法。清军这次带了不少火器,特别是当时从西洋传过来的红衣大炮。
两军在乌兰布通对阵,准噶尔的骑兵冲锋,清军的火炮就轰,一轮炮火下来,噶尔丹的人马倒下一大片。噶尔丹从来没见过这阵势,打了个败仗,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噶尔丹退走之后,心里憋着一口气,过了几年又卷土重来。
1696年,康熙这次不客气了,亲自带着三路大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合围噶尔丹。
这次康熙下了血本,把能调动的精锐部队全都派上了,总兵力超过八万人。噶尔丹当时正在克鲁伦河附近扎营,根本没想到清军会这么快合围过来。
昭莫多这一战打得相当惨烈。清军从三面包抄,火炮轰得准噶尔的营地天翻地覆。噶尔丹的士兵本来就士气低落,粮草也快没了,这一打起来就崩溃了。
几万准噶尔骑兵死的死、降的降,噶尔丹最后只带着几十个亲兵逃走。堂堂一个汗国的大汗,落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彻底完了。
1697年,噶尔丹躲在阿尔泰山里,日子过得跟要饭的差不多。他的部下一个个离开他,连他的老婆阿奴都投降了清朝。
噶尔丹实在受不了这种屈辱,也知道康熙不会放过他,最后服毒自杀。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准噶尔头子,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康熙用了7年时间,总算把这个心腹大患给解决了。
噶尔丹去世,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垮。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接手之后,韬光养晦了好多年,暗地里恢复实力。
到了雍正当皇帝的时候,准噶尔又开始闹腾了。
1729年,雍正听说准噶尔又在边境搞事情,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他派了两个大将傅尔丹和岳钟琪,分兵两路杀过去。
傅尔丹这个人打仗经验不够丰富,而且性子有点急。准噶尔的头子噶尔丹策零看出来了,就来了个假投降的把戏。
傅尔丹还真信了,带着部队放松警惕,结果被准噶尔骑兵来了个反包围。
和通泊这一仗,清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几千人马全军覆没,傅尔丹自己也差点没命。雍正听到这个消息,气得要死,连着几天都睡不着觉。
1732年,准噶尔趁着清军士气低落,主动发起进攻,又打了几场胜仗。
雍正这才明白,准噶尔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清军连续受挫,国库也快被掏空了,雍正不得不重新考虑策略。
1734年,清朝和准噶尔签了一个边界协议,双方暂时停战。这个协议对清朝来说其实挺憋屈的,等于承认了准噶尔在西北的势力范围。
雍正虽然心里不甘心,但也没办法,只能先稳住局面,留待后人解决。雍正在位13年,在准噶尔问题上真的是吃了不少亏。
乾隆继位的时候,准噶尔汗国内部开始出问题了。几个王公贵族为了争夺汗位,打得不可开交。
1753年,一个叫达瓦齐的人夺取了汗位,但他的手段太狠,得罪了不少部落首领。有些首领干脆跑到清朝这边来,请求乾隆出兵帮他们推翻达瓦齐。
乾隆看到这个机会,眼睛都亮了。他从小就听爷爷康熙讲准噶尔的事,知道这是清朝的心腹大患,一直想找机会彻底解决。
1754年,乾隆下令出兵,这次他吸取了雍正时期的教训,准备得相当充分。
清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北边的科布多出发,一路从巴里坤出发,目标直指准噶尔的核心地区伊犁。
两路大军总共有五万多人,带着充足的粮草和火器。达瓦齐根本没料到清军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仓促应战。
伊犁河谷的战斗只打了几个月,准噶尔的军队就溃不成军了。
达瓦齐带着残兵败将逃跑,结果被清军追上抓住。这个人才当了一年大汗,就这样成了俘虏,被押送到北京去了。
1755年,清军占领伊犁之后,乾隆以为大局已定。
没想到准噶尔还有个顽固分子阿睦尔撒纳,这家伙原本帮助清军打败达瓦齐,后来又反悔了,想自己当准噶尔的汗。
1756年,阿睦尔撒纳叛乱,西北又乱成一锅粥。
1757年,乾隆再次发兵,这次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问题。清军兵分多路,对准噶尔残余势力进行清剿。阿睦尔撒纳最后逃到俄国,死在那里。
准噶尔汗国的贵族被清军杀的杀、抓的抓,剩下的老百姓要么投降,要么逃散。这个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汗国,就这样彻底从历史上消失了。
乾隆从出兵到平定准噶尔,前前后后只用了3年时间。相比康熙的7年、雍正的13年,乾隆这次算是干净利落。
当然,这也是因为康熙和雍正打下了基础,到了乾隆这里,准噶尔内部已经烂透了,时机成熟了。
准噶尔汗国灭亡之后,清朝把整个西北地区纳入版图,收回的土地面积达到210万平方公里。
这片土地有多重要?今天的新疆、青海西部、甘肃西部,都在这个范围内。
乾隆在伊犁设立了将军府,直接管理整个西北地区。
清朝还从内地调了不少军队和百姓过去屯田,在伊犁河谷、乌鲁木齐周边开垦农田。这些屯田不光解决了驻军的粮食问题,也让当地的经济慢慢发展起来。
西北这片土地看起来荒凉,地下藏的宝贝可不少。金矿、银矿、铜矿到处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更是惊人。
今天新疆的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天然气更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内地。要是当年清朝没有收复这片土地,这些资源能是咱们的吗?
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新疆一下子成了核心区域。霍尔果斯口岸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辆货车进出,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一路开到欧洲。
新疆的哈密瓜、葡萄干、棉花卖到全世界,旅游业也搞得红红火火。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当年清朝三代皇帝76年的坚持打下来的。
说到主权,还有个插曲值得一提。
帕米尔高原有一部分在清朝后期被沙俄占了去,新中国成立后,咱们通过谈判,2011年从塔吉克斯坦那里要回来1000多平方公里。
这片土地后来发现了大型锂矿,锂是制造电池的关键材料,对咱们发展新能源汽车太重要了。你看,领土主权的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清朝三代皇帝用76年时间,打下了210万平方公里的江山。康熙打头阵,雍正守阵地,乾隆收尾,一代接一代,就是不放弃。
这种精神放到今天,依然值得咱们学习。国家领土主权这个事,容不得半点含糊,该坚持的时候必须坚持到底。
从1690年到1757年,清朝三代皇帝硬是把准噶尔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
今天咱们在新疆吃哈密瓜、看天山雪景、走丝绸之路,都得感谢当年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
历史告诉咱们:守住祖宗留下的土地,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