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的眼光很重要。比如,张飞丢了徐州,关羽丢了荆州,刘封和孟达丢了上庸,糜芳和士仁投靠东吴背叛了关羽,黄权投降了魏国,庞统则是在阵前神秘死亡。每一次,都是诸葛亮为他们善后,擦干净他们留下的烂摊子。而最终,诸葛亮一生只错用了一个马谡,却被定性为不会用人的代表,这难道公平吗?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最高领导人,他的地位相当于一位军队的最高指挥官,而诸葛亮则是他的得力助手,不仅担任了参谋长,还兼任了荆州和益州的州长。刘备虽然在战争中征战了半辈子,获得了一些地方,但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军事谋划和支持,刘备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
那么,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不仅是刘备集团的“国师”,更是整个集团的灵魂人物。他在诸多重要战役中的决策和布局,都会直接影响到蜀汉的命运。可是,失去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诸葛亮完全没有预见到这一切。他曾自称“未出茅庐,先知三分天下”,这不禁让人怀疑,难道这一切只是个笑话?为了将他神化,后人编造了什么“诸葛锦囊”,但在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怎么就没有这些“锦囊妙计”呢?
诸葛亮虽然是个天才的战略家,但他终究是人而非神。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能有完美的预见和策划。而正是因为如此,他在战略布局和军事规划上的才华,才显得尤为珍贵。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诸葛亮的谋划,刘备四十多岁时才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当然,刘备对诸葛亮也并不是全然信任。在进攻四川时,刘备并未带上诸葛亮,而是在庞统死后,才急忙召诸葛亮入蜀。攻打汉中时,刘备也没有带他,而是带了法正。至于夷陵之战,刘备更是完全排除诸葛亮的参与,因为他不同意与东吴开战。至于刘禅,虽然很多权力交给了诸葛亮,但他也依然保留了李严作为辅佐。甚至,刘备还为诸葛亮挖了个“坑”,暗示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附带一提,诸葛亮的五次北伐,虽然面对的是司马懿的魏军,但司马懿拥有强大的骑兵和陆军,且后勤补给充足。尽管如此,司马懿始终不敢主动出击,只是坚守阵地,这充分显示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畏惧。尤其是在五丈原,诸葛亮病逝后,蜀军能够有序撤退,而司马懿也未敢追击,这无疑证明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毫不逊色于司马懿,甚至可以说,司马懿对他充满了恐惧。这一切都证明了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的卓越才华,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