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辛纳坦言:反手仍是短板! 24岁天才的成功秘诀竟是“永不满足”
说真的,我看了辛纳在利雅得拿下那600万美元冠军奖金后的采访,心里挺有感触的。 这家伙才24岁,奖金拿到手软,赛季两个大满贯加温网冠军,风光无限吧? 可你猜他怎么说的? 面对世界第一的宝座,他特平静地来了句:“今年,不可能。 ”
这可不是装出来的谦逊。 他现在排名世界第二,积分10000,离阿尔卡拉斯的11340分确实有差距,今年对阿卡的战绩也是输多赢少 。 但你看他那股劲儿,赢了球不是狂喜,而是立刻想着哪儿还能更好。 之前维也纳公开赛夺冠后,他抱着奖杯说的居然是“反手我还得加强” 。 这种赢了还找不足的清醒,比赢球本身更吓人。
记得他澳网拿第一个大满贯时候吗? 记者都疯了,他倒好,赛后发布会上说“还得提高,这是个过程” 。 那会儿才22岁,就能在人生高光时刻不飘起来,现在想想,他能一路走到今天,真不是偶然。
你们发现没,辛纳特别爱提“团队”。 每次获奖感言,感谢完这个感谢那个。 “显然,我们都是独自上场,但与此同时,没有团队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 这话他常挂嘴边。 他的教练达伦·卡希尔是出了名的严师,帮他一点点抠技术细节。 还有他家人,听说他爸是厨师,妈管公寓,挺普通的家庭 。 赢了美网那次,他特意把奖杯献给生病的姑姑,说“能和她分享快乐,真的很幸福” 。 这种重感情的劲儿,让你觉得冠军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和阿尔卡拉斯的关系也挺有意思。 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场下居然能成朋友。 辛纳很直接地说阿卡是“最顶尖的接发选手之一” ,法网输给阿卡后,他也能坦然承认“关键是从失败中学习” 。 温网夺冠后,他反过来鼓励阿卡:“你一定会再次捧起这个奖杯。 ” 这种既较劲又互相成就的对手情,现在网坛真不多见了。
辛纳的技术进步是实打实看得见的。 以前反手算是相对弱项,现在切削和变线稳了不少 。 他自己也说放短球感觉更自然了 。 发球更是大杀器,利雅得决赛对阵阿卡,高达60%的发球让对手没接回来,名宿亨曼直接夸那是“一堂发球大师课” 。 但他还是会纠结,比如维也纳公开赛打兹维列夫,第三盘他明显紧张了,不敢放短球了,又退回底线 。 赢了球也会复盘这些细节,说明他脑子一直没停。
身体管理方面,他也有自己的一套。 维也纳公开赛决赛那天,他其实抽筋了,硬是撑到逆转 。 美网夺冠后,他提到“健康是最重要的支持” 。 看来除了技术,体能和恢复也是他下功夫的地方。
别看现在全球飞打比赛,辛纳骨子里还是个恋家的人。 温网夺冠后,他没去参加什么盛大派对,而是直接回了意大利老家塞斯托 。 用他的话说,“在人生重要时刻,必须回到所爱之人身边。 ” 估计就是这种“能放得下”的心态,让他在高压的网球圈里能保持住一份难得的平静。
赛场外的辛纳,好像也挺简单。 除了网球,他小时候练过滑雪,据说这对他平衡感有帮助 。 别的球星可能喜欢炫酷的生活,他倒更愿意享受家乡的宁静。 这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踏实感,可能也是他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的原因之一。
职业网球这条路,冠军来来去去,但能像辛纳这样,赢了球还不断挑自己毛病,时刻记得身后团队,真心尊重对手,还能在辉煌过后想着回家的人,确实有点不一样。 网坛名宿蒂姆·亨曼盛赞辛纳的表现,称之为“一场完美的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