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当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后,撤回自己的基地避难时,刘备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刘备控制着荆州,这为他提供了较强的基础,只要能够顺利实施计划,并且处理好与孙权的关系,借助孙权的力量,重建汉室的梦想并非不可能。
刘备的计划有几个步骤,其中最初的一步是与孙权建立婚姻关系,这一策略非常成功。刘备很快便娶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这为他后续的合作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占领幽州。恰逢公元211年,益州的刘璋被困,且其部队非常薄弱,这个时候,刘备正处在风头正劲的阶段。刘璋于是请求刘备援助,而刘备则看中了这个机会,准备轻松拿下幽州。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庞统为刘备提供了三种计策,供刘备参考。上策是派遣精锐部队从小路包抄,快速赶往幽州,直捣黄龙。中策则是假装撤退,吸引敌人追击,然后再突然反击,消灭追兵并占领幽州。下策是暂时放弃幽州,撤回荆州,再另作打算。这三个计策中,庞统认为上策最为理想,但他也知道,这种方法时间紧迫,准备不足容易失败。下策显然不符合刘备的战略,因为放弃即意味着失败,所以他排除了这一选项。庞统认为中策虽然存在风险,但时间相对充裕,准备充分,有一定胜算。
刘备经过分析,最终选择了中策。然而,中策的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很容易暴露行踪,导致敌人提早察觉。果然,刘备的计划很快被敌方识破,发生了“打草惊蛇”的局面。最终,庞统在这场战斗中英勇牺牲,死于落凤坡。
刘备因为过于渴望幽州,在决策时加入了许多个人主观的因素。如果刘备当时按照庞统的建议选择上策,幽州的拿下可能会更加顺利,代价也会小得多。庞统的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上策得以实施,庞统不仅不会死去,而且刘备的谋士团队将保持完整,诸葛亮也能有一个更强有力的搭档。这样,刘备的事业或许能够进展得更快,少奋斗十年,甚至有可能在这十年内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