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2日,随着沈阳的解放,辽沈战役宣告结束,东野的12支野战部队开始了休整,准备进入关内作战。然而,此时作为5纵司令员的万毅,心中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万毅便进入关内作战,直到1945年才回到家乡,离开故土已经长达14年之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在东北地区参与了三年的战斗,现在东北已经解放,部队准备进入关内继续作战。作为一名东北人,万毅心中不禁产生了疑虑:上级会不会让自己留在东北继续指挥呢?是否会因为自己是本地人而被留下? 然而,困扰万毅的不仅仅是是否会被留在家乡的问题,还有一些在作战过程中曾经差点耽误战机的事情,让他心情更加复杂。就在部队围堵廖耀湘兵团时,按照东总的命令,部队与敌人激烈交战时,发现敌军中有新1军的15师与之激战。由于纵队判断前方可能有更多敌人,于是决定让13师绕到敌人的侧翼进行包围作战,这样就偏离了原定的路线。纵队随即报告给了总部。 就在此时,总部下达了命令,要5纵直接前往二道镜子。东总收到了他们的报告后,严厉批评了万毅和部队:缺乏革命部队应有的英雄气概!甚至言辞激烈地表示,如果因此耽误了战机,将会面临军法审判!幸运的是,13师及时抵达二道镜子,避免了更大的失误。战斗结束后,万毅进行自我检讨,但他心中仍然有些困惑:当时及时报告敌情,为什么会被批评呢?虽然这件事最终没有追究责任,但万毅担心这件事会影响到他能否顺利进入关内作战。自抗战胜利后,万毅便奉命率领3500人的东北挺进纵队,率先进入东北开展工作。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部队逐渐壮大,扩编到了1.3万余人,随后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7纵,万毅出任司令员。 到了1946年8月,随着一纵的成立,总部把万毅任命为司令员。尽管他的资历不算很高,也并非勇猛的将领,但他深知自己能够升任司令员,主要是因为自己是东北人,拥有一定的地方影响力。担任司令员8个月后,由于一纵的表现并不突出,万毅被李天佑替换。幸运的是,经过周赤萍、梁必业等战友的帮助,万毅留在了一纵,担任政委。 在担任政委一年多的时间里,万毅参与了许多重要战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到了1948年,他被调任到新成立的5纵,继续担任司令员。可以说,万毅是东野中担任纵队司令员次数最多的一位。 尽管如此,万毅依然担心自己会被留在关外。为了确保能随部队一起进入关内,他专门给总部发电报,要求随野战军一起入关,希望不要考虑把他留在东北。对于像他这样的纵队司令员,总部自然不会随意调换,尤其是在他没有犯下什么错误的情况下。总部回电表示:没有考虑让你留在东北!言外之意,就是他多虑了,庸人自扰。收到回电后,万毅终于安心,开始积极准备入关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