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尤其是其中一些角色,他们英勇的形象已经深深刻印在人们心中。提到武松,大家都会想到他打虎的壮举,怒杀西门庆,甚至醉打蒋门神;提到鲁智深,人们立刻想到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 但提到林冲时,大家的评价却往往褒贬不一。林冲既有英勇的一面,也有窝囊的一面。尽管他成为了梁山的五虎将之一,武艺高强无需多言,但面对高俅和高衙内时,却显得无比窝囊。很多人都好奇,林冲为何当初不直接杀了高衙内?也许真相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林冲的态度 林冲并不是所谓的怂包,这一点从他后来的火并王伦就能看出。如果他真是个怯懦无能的人,又怎么会对梁山的大不韪敢怒敢言,甚至亲手杀掉自己的大哥王伦?可见,他在必要时会果断出手。因此,林冲本应该早早与高俅、高衙内斗到底,甚至在机会来临时把他们斩杀。但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林冲到底有多恨高俅和高衙内,如果恨,又恨得有多深。 如果你是通过电视剧了解《水浒传》的,那你可能会认为林冲对高俅一家恨之入骨,尤其是某些版本的电视剧中,林冲甚至在三次被高俅陷害后气死,就因为宋江放走了高俅。然而,原著中并没有这一情节。事实上,林冲直到征讨方腊之后才患上风瘫,最后在六合寺去世,并不是被气死的。而且,原著里宋江放走高俅时,书中并没有描述林冲有任何情绪上的剧烈波动,他最多也只是和其他兄弟一样对这些朝廷奸臣心生不满。至于私仇,书中根本没有明确提到,因此可以推测,林冲对高俅的怨恨并不像电视剧表现的那样强烈。 林娘子受辱 林冲与高衙内的关系也并非一开始就有极大的冲突。原著中有过几次林冲与高衙内的碰撞,第一次是高衙内当街调戏林娘子。此时,作为丈夫的林冲虽然心生愤怒,想要挺身而出,但看到对方是高衙内,还是选择了收手。书中写到: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 这里可以看出,林冲并没有拔刀相向。即使林娘子被调戏,林冲能做的也只是用拳头教训对方。如果真打起来,性质就会变得严重。林冲识破对方是高衙内后,选择收手,也算是理智的决定。毕竟当时什么也没有发生,如果他继续激烈反应,反而可能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后来,林冲被陆虞候支开,外出喝酒,而高衙内趁机接近林娘子。林冲喝了酒,回家时并没有立刻冲进去杀人,而是在外面叫喊:大嫂开门!当林娘子听到丈夫的声音才急忙开门,而高衙内则跳窗逃走了。有些人认为,林冲此时应当破门而入,直接阻止高衙内的行为,而不是敲门,似乎给高衙内留了面子。其实,林冲这么做,并不完全是怯懦,或许更多的是因为他对高衙内有一定的了解。 高衙内的为人通过原著的描述,林冲和高俅是认识的,所以他对高衙内的为人有一些了解。高衙内并不是那种会霸王硬上弓的暴徒,他也讲究体面,更愿意通过言语和魅力去达成目的。因此,林冲进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不曾被这厮点污了?林娘子回答他也正如林冲所料,高衙内并没有对她做出过分的举动,只是言语上的调戏而已。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高衙内并不是那个一上来就动粗的恶汉,作为朝廷官员的亲戚,他有着自己的底线和规矩。他并不想动用暴力,而是通过更为温和、巧妙的方式来达成目的。书中还描写了高衙内如何通过陆虞候的安排,巧妙接近林娘子,用甜言蜜语将其诱惑。他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风流才智去取得林娘子的青睐,而不是通过粗暴的方式。 林冲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他才会选择忍让,不愿事态升级。归根结底,林冲并不想与高俅、高衙内撕破脸,因为他仍然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继续吃这碗饭。如果是武松的话,即便高衙内什么都没做,恐怕也不会轻易放过他,打虎英雄的拳头是不会容忍这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