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四亿人口,真的比以前的朝代更强大吗? 现在很多人吹捧清朝,往往就拿疆域和人口来做文章,一张图就能把大清的强盛描绘得无比神奇。不论是夸疆域广阔,还是夸人口众多,内容看似多变,其实大多围绕着一个核心点。
你们能不能换点花样来夸呢?关于人口增长比例、世界占比、生产力、人口统计方法、粮食和棉花等因素,大家都不谈,只是看到4亿这个数字大就觉得厉害? 好吧,今天我们就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聊聊清朝人口增长到四亿的背后逻辑。 先从纵向对比开始。如果你只是看4亿这个数字,确实会觉得震撼,因为前几代的朝代人口没达到这个规模。但问题是,人口能发展到4亿,得看看前一朝留下的基数。初始人口基数不同,增长率自然也不同,不能单凭结果就夸大其词。 那么,明朝究竟留下了多少人口呢?据葛剑雄老师推测,1600年左右明朝的实际人口大约是2亿人。甚至还有国外专家推测,明朝在巅峰时期人口接近3亿。 有人可能会说,拿推测来讨论明朝人口不科学,看看史书也行。《明史》里记载明末张献忠屠川的事件,称消失了6亿人,那按照这个比例,明朝的人口数量是不是要大大超过3亿了? 所以,看史书要有思考,不能只会拿硬盘数据来复制! 回到明朝人口的问题,假设明末是2亿人,清朝的4亿人口大致是翻了一倍。这个增长比例明显并不算高。 一些清朝的粉丝可能会说,大清初年人口并非2亿,而是9000多万,甚至有人故意低估清朝初期人口,把它说成是5000万。那明末是2亿,清初如果是5000万,那1.5亿人到底去哪了?怎么就消失了? 要知道,《明史》里的张献忠屠川事件似乎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难道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在战争和动乱中消失了吗?历史真相复杂,但值得认真思考。 如果我们想真正了解清朝的起始人口,葛剑雄老师的推测在1655年清朝尚未完全统一时,已大约是1.2亿。我们不去争论细节,假设它是9000万。既然清朝的粉丝总是把宋朝说得很弱,那么我们就拿宋朝做对比。 宋朝初期,经过唐末和五代十国的动乱,人口大约只有3000万。而在北宋建立后的164年里,到1124年,人口增长至1.26亿。这段时间,北宋的增长率可是非常惊人的,约为初始人口的4倍。 接着看清朝。从1644年入关算起,164年后是1808年,我们再给清朝多一点时间,算到1820年,清朝疆域达到最大,面积达到1316万平方公里,那时人口大约是3.5亿。如果初始人口从9000万算,那就是3.88倍的增长;如果从1.2亿算,那就是2.9倍。 你能感受到这个差距吗?实际上,清朝的人口增长比例,连北宋的增长都不如。 你可能会说,清朝和北宋的时代相隔了大约680年,制度、科技、社会生产力等都应该有很大的进步。对,的确如此。清朝的雍正帝还实行了摊丁入亩,将丁税和田赋合并,简化了人口统计方式,这样的措施让人口看起来更为庞大。 另外,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虽然在明末已传入中国,但在清朝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这些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能在较贫瘠的土地上种植,也为清朝的粮食供应提供了保障。 我小时候在乡下也种过这些作物,像玉米、红薯常常种在田间的空地上,不影响水稻和小麦的生长。这些作物虽然占粮食的总量不高,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粮食作物的不足。 此外,随着河流的泥沙淤积,清朝的海岸线比宋朝时延伸得更远。这种地理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耕地。比如,我的家乡盐城,宋朝时离海边不到2里,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盐城距离海岸已经有100里远。盐城和射阳这些地方,原本是水域,经过几百年的自然沉积,逐渐变成了优质的耕地。你看,清朝因为地理和环境的变化,获得了更多优质土地,这也是时代给他们的红利。 不仅如此,1700年以后,气候回暖,南方地区的双季稻和三季稻得以广泛推广。增加的耕地面积、粮食作物的变化使得清朝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从而有利于人口的增加。这些都是清朝的优势,宋朝则没有。 在穿着和保暖方面,清朝也比宋朝进步,棉花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种植,使得棉衣棉被成为家家户户的常见物品。而在宋朝,由于技术落后,穿纸衣服的现象并不罕见。 从理论上来说,清朝的生活条件确实比北宋更好,但是其人口增长率却不如北宋,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当时的压榨太严重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清朝的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占比。汉朝时期,中国人口大约为6300万,而当时世界人口约为1.7亿,占比超过37%。唐朝时,中国人口8050万,世界人口2.2亿,占比36%;北宋时期,中国人口1.26亿,世界人口3.15亿,占比大约40%。到了明朝,人口达到了2亿,世界人口5.6亿,占比约为35.7%。 然而,到了1900年,清朝的人口达到了4亿,但世界人口已经达到了17亿,占比仅为23%。你可以明显看出,清朝的四亿人口相对于世界总人口的占比,远远低于历代其他朝代。也就是说,如果清朝人口要保持历史上的占比,应该达到六亿多,才能和以前的朝代持平。 至于清朝的疆域面积,常被清朝粉丝拿出来吹嘘。清朝疆域的最大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公里,而北宋的疆域面积正常是280万平方公里,巅峰时期也不过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的疆域面积大约是宋朝的4倍多。这意味着,清朝的疆域面积的世界占比大幅提升,而人口的占比却大幅下降,这又能吹得出什么成就呢? 《中国人口三千年》一书指出,清朝从顺治十二年1.19亿人口,到宣统三年的4亿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4.7‰,远低于西汉,也并不见得比其他朝代更高。再看横向对比。1600年,加拿大的人口为20万,英国为500万,德国1200万,俄罗斯1500万,印尼850万。到了1900年,加拿大人口增长到525万,是原来的26倍;英国人口增长到3750万,是原来的7.5倍;德国人口4300万,增长了3.58倍;俄罗斯人口突破1亿,增长了6.9倍;印尼人口达3800万,增长了4.4倍。 美国在1800年有530万人口,到1920年增长到1.06亿,增长了20倍。 所以,所谓清朝人口爆炸,其实只是全球人口增长的一个总体趋势,清朝的增长率在世界其他国家面前,并不算高。这和生活的富足、幸福无关,说清朝比历朝历代更强,实在没有依据。 不要只看4亿这个数字就觉得清朝很强大,深入分析底层逻辑,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出色。从纵向对比来看,清朝的增长率并不算高,世界占比更是历朝最低;从横向对比来看,清朝的人口增长率也不如同时期的其他国家。 所以,纵向最低,横向不高,居然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