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粮库的保管员李玉安下班后,像往常一样拿起了女儿的语文课本,为她读书。女儿已经上初中了,课本里的内容她完全能自己读了,那么为什么还让爸爸为她读呢?原来,李玉安的女儿正在教父亲识字。李玉安小时候家境贫困,常常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读书呢?如今,女儿已经上初中,而她成了李玉安的义务老师。 那天,李玉安为女儿读的课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中提到了一段关于朝鲜战场的松骨峰战斗,也叫书堂站战斗。文中写道,如果要为那些英勇的烈士立碑的话,应该把这些为了保卫阵地、英勇作战的烈士的名字刻上纪念碑,其中就包括了李玉安的名字。读到这里时,李玉安忍不住自言自语:书里写的这个烈士,难道不就是我吗?他不禁感到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想起14年前的一场战斗,李玉安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那时,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正在进行,李玉安所在的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接到命令,要坚守松骨峰,阻止敌人南逃。敌人为了突破,动用了32架飞机、18辆坦克和24门榴弹炮,对三连阵地进行了疯狂的轰炸。阵地上的硝烟弥漫,汽油弹的火焰把周围的土地都烧得通红。 在连长戴如义的指挥下,3连的战士们拼命反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等到最后,子弹用尽了,战士们就用枪托砸敌人,用刺刀拼搏,甚至用石头、用牙齿与敌人肉搏。战斗异常激烈,连长和排长先后阵亡,副班长李玉安毫不犹豫地接过指挥,带领大家继续奋战。最终,三连阵地上只剩下李玉安、伤势严重的副连长以及通讯员三人。敌人再次发动冲锋,李玉安果断命令通讯员背着副连长撤退,而自己则留在原地作掩护。 敌人很快包围了李玉安,但他没有丝毫畏惧,勇敢地举枪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李玉安用刺刀连杀了三个美国兵。就在这时,一个敌人朝他开枪,李玉安中弹倒地。松骨峰战斗中,3连的战士们以极大的牺牲,阻止敌人长达8个小时,为战役最终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当时,正在前线采访的作家魏巍将这场战斗写成了著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并将李玉安列入了烈士名单。可是,李玉安并没有牺牲。在重伤昏迷后,他被朝鲜人民军的一名司号员救起,三天后由友邻部队送往野战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开胸手术。恢复后,他又转回国内继续治疗。伤愈后的李玉安回到黑龙江巴彦县兴隆镇,开始了粮库保管员的工作,整整干了28年。在这期间,他先后1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但他从未主动提起过自己在战场上的事迹,周围的人也只知道他是一位伤残复员的老兵。在这28年中,李玉安的工资只涨了一级,按规定他应该升职三次,但每次加薪时,他总是把机会让给了别人。他总是说:我是党员、支委,要发扬风格。就这样,1980年李玉安退休时,他的工资只有59.50元。后来,粮库盖了两栋家属楼,领导考虑到李玉安是残疾军人,家里房子破旧,决定分给他两间房。然而,李玉安却主动找到领导说:还是先给那些没有房子的同志吧,我家里虽然条件差,但总还有个房子。就这样,李玉安把分到的房子又让给了别人。即使生活困难,李玉安从未向组织申请过帮助。他常常说: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就知足了。李玉安的这种精神境界,已经超越了生死和利益,令人无比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