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解放战争刚开始时,我军就失去了三位重要的高级将领,他们的英勇事迹至今仍然不为大众所知,甚至有些已经被历史遗忘。如果他们当时能够幸存下来,他们在大规模的授衔仪式上很有可能会被列入开国将帅的行列。
**第一位 罗炳辉** 罗炳辉将军出生在云南彝良的一个贫困家庭,年少时为了生计做过木匠、伙夫和马夫等工作。18岁时,他加入了滇军,并参与了北伐作战。然而,他在军阀部队中看不到前途,觉得自己无法实现理想。 1927年3月,罗炳辉有幸听到了朱德的讲话,这改变了他的一生。1929年4月,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便指挥了赣西起义。1930年,长汀会议后,罗炳辉被任命为红12军的代理军长。 罗炳辉后来又担任了红九军团的军团长,并在长征途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抗战时期,他成为陈毅的副手,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成为第五支队的司令员,兼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 从这些职务来看,罗炳辉的地位仅次于陈毅。然而,长期在艰苦条件下指挥作战导致他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因脑溢血去世,享年49岁。以他当时的资历和职务来看,他完全有资格成为开国大将。**第二位 关向应** 就在罗炳辉去世的一个月后,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将军也因病去世。关向应在党内和军中的地位比罗炳辉更高。他出生于大连金州区的一个贫寒家庭,从小生活艰难,甚至经常忍饥挨饿。 关向应非常勤奋,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贫困,在1922年就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1925年1月,他年仅23岁时便加入了共产党。在上海,他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并被组织派往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的第六次大会,并当选为候补委员。 1932年,关向应被派往湘鄂西,担任红三军政委。当时,贺龙是红三军的军长。自此,关向应和贺龙结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他们被称为贺关。随着红三军的番号恢复为红二军团,关向应仍然担任副政委。后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贺龙担任了120师的师长,关向应则担任政委。 如果和八路军其他师长和政委相比,关向应无疑是元帅级别的将领。遗憾的是,1941年,他因积劳成疾前往延安休养,最终于1946年7月21日因病去世。如果他能活下来,即使不能成为开国元帅,他也完全有资格成为开国大将。 **第三位 谢祥军** 在这三位牺牲的高级将领中,谢祥军的职务相对较低,他是罗炳辉的老部下。谢祥军出生于贫困家庭,1930年,年仅16岁的他参加了红军,并凭借作战勇猛的表现迅速晋升,曾先后担任过排长、营长、团长和师长等职务。 在一次战斗中,谢祥军的腿部被炸伤,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伤口发生感染。在当时的条件下,医生建议他截肢以保命,但谢祥军痛苦万分,流泪恳求罗炳辉不要切除自己的腿。如果无法继续上战场,他宁愿放弃生命。 最终,谢祥军的腿被保住了,并重新回到了战场。在抗战时期,他曾担任抗大第五分校校长等职务,解放战争中,他担任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带领部队参加了著名的苏中战役,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胜利。 然而,1946年10月25日,在保卫涟水的战斗中,谢祥军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被敌方狙击手射中,年仅32岁便英勇牺牲。根据谢祥军当时的职务和他的发展前景来看,他完全有资格成为开国中将,甚至是上将。 这三位将领的牺牲,不仅让历史失去了一批杰出的军事人才,也让他们的英勇事迹未能得到应有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