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这一系列举动震动了整个华夏,以至于曹操都吓得考虑迁都来避开关羽的锋芒。然而,关羽的胜利并没有维持太久,四个月后他在麦城惨败,最终英勇牺牲,而坐镇成都的刘备和诸葛亮根本来不及派兵援救。 关羽斩杀庞德,看似为自己复仇,却也为蜀汉埋下了隐患。四十三年后,庞德的儿子庞会带领钟会、邓艾等人伐蜀,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并且庞会灭掉了关羽的家族。
在战场上,大家为各自的国家和主公效力,公事私仇本不该混为一谈。庞会的复仇行为,虽然让人愤怒,但关羽当时的做法也值得反思。如果是张飞或者赵云在关羽的位置上,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可能完全不同,结果也许更符合刘备和诸葛亮的期待。 庞会替父报仇这一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显得不太合常理。战争中的生死较量,往往是你死我活,难道只有庞德可以杀人,别人就不可以报仇?如果每个人都像庞会一样复仇,那么庞会自己可能早就死在战场上了。 庞德年轻时,曾受命随司隶校尉钟繇出征,与马超一同打击袁谭、郭援和高幹。战斗开始时,马超脚受伤,庞德却斩下了敌军一员大将的首级。当时,钟繇的外甥郭援死于庞德之手,钟繇虽然很伤心,但并没有因此追究庞德。相反,钟繇认为郭援是叛国之贼,庞德也只不过是执行了命令。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黄忠身上。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投降蜀汉后,也并未对黄忠的后人进行报复,可能是因为黄家早已无后了。 从史书记载来看,关羽对庞德并不算过于残忍。关羽在斩杀庞德后,没有将庞德的尸体挂在城头示众,而是将其完整地埋葬。有人曾误解说庞德的尸体被钟会带回荆州,但实际上,钟会平蜀是指时间,而非地点。可能钟会回军途中经过襄樊,将庞德的尸体带回。 无论如何,庞会对关羽家族的报复都令人厌恶。庞会的行为像是马超等极少数人的做法,既不合情理,也不符道义。 关羽斩庞德,实际上也有一些不合情理之处。关羽在劝降时还算礼貌,但庞德却极为侮辱他:魏王带兵百万,威震天下,你刘备不过是庸才,怎么可能胜得过魏国?关羽在愤怒中斩杀了庞德。其实,关羽在杀庞德后也稍感后悔,因为按照春秋大义,应该宽恕俘虏。 关羽对于俘虏的处理并非最佳,尤其是于禁和庞德这两位高级将领。如果关羽能够将于禁软禁并给予一个虚职,或许可以有效打击曹军士气。而庞德如果能够得以宽恕,或许会对蜀汉有益。假如当时是张飞或赵云,他们的做法可能会更为妥当。当刘备带领庞统、黄忠、魏延进入四川时,分工明确:关羽负责军政,诸葛亮负责后勤,赵云则是负责军营的安全。如果是赵云处理庞德和于禁,他肯定会先将他们送往成都,交由刘备和诸葛亮处置。赵云从不擅自做主,他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张飞和赵云的处事风格也大相径庭。张飞勇猛,且待人宽厚,如果是他处理庞德和于禁,他肯定会先安抚他们,保证他们的安全,而不会草率下决断。关羽在这一点上显得过于高傲,处理敌将时未必考虑过全局的影响。 总之,关羽虽然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但他有时处理事务显得过于急躁,缺乏应有的谨慎。如果当时是赵云或张飞在场,他们或许能做出更合适的决策,避免日后发生如此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