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其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话描述的是,在古代,只有皇室贵族才能享受到新鲜水果的滋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鲜水果的珍贵和难得。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它们都表达了水果的获取不易。那么,为什么水果如此珍贵呢?原因就在于水果的生长对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有着严格要求。因此,尽管有些水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在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享用到这些美味的果实。说到水果,大家可能发现,古代文学作品中似乎从未提到过苹果这两个字。这是因为,古代的苹果并没有我们今天所称的名字,而是拥有一个既美丽又动听的名称——林檎,这个名字至今仍被日本人使用。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苹果的起源和它在历史中的演变。
苹果到底起源于哪里?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一种认为苹果起源于中国新疆,另一种则认为苹果是由当时的美国传教士带到世界各地的,因此,苹果的真正起源地应当是美国。那这两种说法又各自有什么证据呢? 首先,支持苹果起源于美国的观点,也并非没有依据。现代人常吃的苹果品种,大多数都来自外国。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光苹果和红富士苹果,这些品种的苹果并不是中国本土品种,它们大多是19世纪才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苹果作为一种现代水果,的确有很大的外国成分。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没有苹果。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一种苹果属的果树。虽然古人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果实可以食用,但由于它们外观美丽,且香气宜人,古人多把它们当作观赏植物。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果实还可以用来作为天然香薰,最早的名字叫做柰。 尽管有一些人认为柰并非指苹果,而是指我们现在所称的李子,但关于苹果是否出现在中国古代一直争议不断。直到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的陈雪森教授通过基因测序实验,终于揭开了谜团。他的研究表明,世界上所有苹果的祖先,最初的起源地确实是中国新疆的野生苹果。 新疆的野生苹果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逐渐扩展到了欧洲大陆,这些苹果便成为了我们今天所食用的现代苹果。而另一部分的野生苹果则留在了中国,经过改良,演变成了早期的花红苹果,也就是中国本土的苹果品种。 最初的中国苹果并没有被广泛食用。它们的果实虽然色泽鲜艳、香气扑鼻,但口感较为粗糙,且没有现代苹果那样的多汁和甜味,因此早期它们更多被用作观赏或香薰材料。随着时间推移,人们逐渐发现,许多鸟类和动物也会吃这种果实。由于它们的外形和香味吸引了这些动物,人们开始尝试食用这种果实。渐渐地,苹果的名字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频婆果和文林果,逐步演变为林檎果。 林檎这个名字非常美丽,寓意着林中有红色的花。古代人赋予这个名字,充满了诗意,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很难不认为,正是因为林檎这个美丽的名字,才使得苹果逐渐被接受并且被改良,成为如今广泛食用的水果。当然,林檎和现在我们所吃的苹果还是有些不同的。现代的苹果一般口感脆甜,而最初的林檎果口感较为软绵,且果肉并不多汁清甜。因此,林檎并没有立即成为广泛种植的水果。直到汉朝时期,苹果开始通过嫁接技术进行改良,口感才逐步变得更加可口,成为流传下来的一种水果。 到了大唐盛世,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尤其是日本对中国唐朝文化的学习,林檎也有了传入日本的机会。日本的许多文化习俗都是从中国传入的,尤其是在奈良时代,日本几乎完全复制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包括设立学府、学士分级等,都与唐朝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日本还引进了许多中国的植物种子,其中就包括了林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特别推崇,而林檎这个美丽的名字,随着苹果进入日本后,被继续保留了下来。即使到今天,日本人依然沿用林檎这个词,甚至有时候用它来形容外貌美丽、温婉柔和的女性。 如今,苹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它几乎四季常见,并且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广泛推崇。医生常建议大家每天吃一颗苹果,保持身体健康。此外,苹果的名字也因其美丽,成为了圣诞节前夜送祝福的常见礼品,象征着平安顺遂。 然而,虽然苹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与古代的林檎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古人喜爱林檎,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美丽和香甜,而如今我们所称之为苹果的水果,已然成为了全世界最为常见的一种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