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毛主席在听取了济南市委书记谷牧的工作汇报之后,与他展开了一场轻松随意的交谈。由于毛主席广泛的阅读,他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对于各地的历史、人物、地名等都了如指掌。在这次对话中,毛主席对济南产生了兴趣,便好奇地问谷牧:“济南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面对毛主席的问题,谷牧迅速做出回答:“因为济南位于济水的南边。” 毛主席继续追问:“那现在的济水为什么不见了呢?”这个问题让谷牧有些为难,他想了很久,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答案。 毛主席见状,微微一笑,温和地指出:“济水的旧道早已被黄河夺走了,你可以回去查查资料确认一下!无论在哪里工作,了解当地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禁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情况。”这番话看似简单,却富有深意。确实,无论到哪里工作,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禁忌,都能为工作提供很多帮助,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随后,毛主席又转变了话题,继续问谷牧:“那么,诸葛亮是来自哪里的人?” 谷牧答道:“诸葛亮的祖先是山东临沂人,后来迁到了湖北襄阳。” 毛主席再次追问:“那为什么诸葛亮姓诸葛呢?” 这个问题让谷牧一时有些困惑,没想到诸葛亮的姓氏竟然还有更深的含义。毛主席随即解释道:“诸葛瑾和诸葛亮是兄弟,诸葛瑾的祖先也是诸葛亮的祖先。所以,按理说,诸葛亮本应该姓葛,他应该叫葛亮!” 为了确认毛主席的说法,谷牧回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结果发现毛主席的解释不仅有道理,而且有历史依据。实际上,除了毛主席提到的《诸葛瑾传》中的注释,另一本历史书《三国志后主传》中的注释也提到过类似的内容:当时的刘禅在提到诸葛亮时,曾称他为“葛氏”。这意味着,刘禅承认诸葛亮的家族背景,表示国家政务是由葛氏家族掌控的,而祭祀祖先和天地的责任则由刘禅自己承担。这一称呼显然是出于对诸葛亮家世的深刻了解,因此可以确定,诸葛亮原本应姓葛。 毛主席虽然工作繁忙,但每当有空闲时间,他都会抓紧阅读。正是通过大量的阅读,毛主席博学多才、无所不知。更重要的是,毛主席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这使得他在处理各项事务时游刃有余。 这也让人不禁思考,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是否也能像毛主席一样,抽出时间来阅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