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2月12日,日军第17师团的师团长酒井康指挥着2万多名士兵,对苏北盐阜区的新四军第3师及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所部的驻地——曹甸、车桥、凤谷等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当韩德勤得知这个消息时,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想着:“日本人要进攻了,我该怎么办?”他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厚着脸皮向新四军第3师求援。
当时,韩德勤手下有12000多名士兵,但他一直没能取得显著的战果。自从抗战爆发以来,尽管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如89军军长和24集团军司令,但与日军的作战却接连失败。苏北的百姓们戏谑地称他:“见了日军就跑,见了百姓就抄,空有十万兵,不打日本兵。”这种形象让他成为了大家调侃的对象。 新四军第3师的黄克诚师长在接到上级指令后,毫不犹豫地带领部队迅速行动,计划通过分散日军的兵力,切断日军的后路,防止韩德勤的部队被全歼。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就在日军对新四军盐阜区的根据地进行扫荡时,韩德勤竟然在新四军的防区内发起了偷袭。他迅速占领了我方根据地的里仁集等地,并且不顾陈毅司令员的劝告,继续扩大战果,先后占领了界集、盛圩等四个地方。这样内外夹击的局面让新四军的第3师和第4师陷入了极为危险的境地。 为了应对这一危急局面,新四军于3月15日发出了通报,并派遣彭雪枫和淮北军区的邓政委前往前线指挥。新四军调动第4师作为主力,并抽调了第2师第5旅、第3师第7旅以及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等部队,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通过武力迫使韩德勤的部队重返原防。 这场战斗虽然最终获胜,但彭雪枫师长却因为韩德勤的无理表现而气得拍桌子。根据作战计划,第9旅旅长韦国清带领第25、26团负责围歼山子头地区韩德勤的总部,以及王光夏保安3纵和独立6旅。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后,韩德勤和他的参谋长吕汉卿、独立6旅旅长苏祖武等1000多人被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韩德勤在被押到新四军第4师师部后,竟然向彭雪枫师长恶人先告状,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打我们?”为了稳定局势,彭雪枫师长故意将责任推到已经被击毙的王光夏身上,说:“我们发动山头子战役,是因为王光夏背信弃义,闯入我们根据地,迫不得已才进行自卫。” 没想到,韩德勤还是强词夺理:“王光夏是我的部下,打他就等于打我。”这一说法让彭雪枫怒不可遏,他拍着桌子大声训斥道:“韩德勤,你作为苏鲁战区副司令,不参与抗日,只是站在一旁旁观,反而侵占我们的根据地,把我们从淮北路东赶到路西,现在又从内线进行夹击,难道我们只能跳进洪泽湖才能算做对吗?” 就在韩德勤百般辩解时,彭雪枫拿出了韩德勤与蒋中正合谋分进合击新四军第4师的密电作为证据。韩德勤听后脸色一阵红晕,竟然没说出一句话。彭雪枫看着他,冷静地说道:“韩副司令,希望你能为抗日大局着想,认真反思一下。” 然而,资料显示,韩德勤并没有真心悔改。被俘后,他一方面扬言要为国捐躯,但又没有实际行动,闹得沸沸扬扬。彭雪枫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军部,参谋长张云逸听后非常生气,说:“这个忘恩负义的韩德勤,给我们写感谢信都没干,就在背后反咬一口,这次被抓真是罪有应得。” 在上级同意后,彭雪枫决定不公开韩德勤被俘的事情,准备放他回去。然而,韩德勤却坚持要见陈毅军长一面。 为什么韩德勤坚决不愿离去?陈毅很快看透了韩德勤的心思:如果他空手回去,肯定会被撤职并受追查,这才是他不肯离去的根本原因。 于是,陈毅决定亲自前往,给韩德勤一个“台阶下”。1943年3月25日,陈毅专程来到了新四军第4师的师部。见到陈毅,韩德勤连忙起身迎接,并且说道:“实在不敢当,惊动军长亲自来看我,真是感激不尽。” 陈毅笑着说道:“韩司令,不必客气,败将败在自己手里,我们老熟人了。只要韩副司令以后不再侵占我新四军的驻地,不再与我们为敌,我们依然是抗日的盟友。”韩德勤自嘲地说道:“言之有理,古人云‘春秋无义战’。” 陈毅继续说道:“我知道‘春秋无义战’,但为什么要攻打新四军?今天败在这里,难道你自己不明白吗?你的故土已经被日军占领,你为家乡百姓做了什么呢?” 听到这些话,韩德勤忍不住哭诉道:“虽然我是委员长的手下,但总是被推到前线,损兵折将,后方的人却花天酒地。我只有一个老婆、一个女儿,连儿子都没有。”看到韩德勤的真心诉求,陈毅心生同情,决定放宽条件:“你要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我们能办到。” 韩德勤泪如泉涌,感动地说道:“请军长看在我这一无所有的败军之将份上,不要公开我被抓的事。现如今防区已经丢失,恳请贵军给我留个落脚地,还我部分兵员和武器,否则我的位置恐怕不保。” 出于团结抗日的大局考虑,陈毅同意了韩德勤提出的三项要求:“留面子”、“挂牌子”、“给出路”,并提供了数百名兵员、枪械、一个电台,还把新四军在宿迁附近的几个集镇划给了他,并借给韩德勤8万银元作为经费。 此后,韩德勤被释放,虽然他依然掌管江苏省的事务,但很快将驻地迁至安徽阜阳,并且不到一年又迁到了江南地区。从此,这位曾经的“摩擦专家”再也没有与新四军发生过任何冲突,最终他逃亡到了台湾,度过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