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民党在大陆最后那段日子,很多人都知道那是场败局已定的拉锯战。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西南地区还握着点兵力,宋希濂和胡宗南当时手底下加起来有三十来万人马。他们俩在汉中商量过一个退路计划,就是把部队撤到缅甸去保存实力。宋希濂后来在晚年的时候提起这事,总说幸好蒋介石没点头,不然麻烦大了。
事情得从1949年年初说起。那时候国民党内部已经乱成一锅粥,有人想着死扛,有人琢磨着投降,还有人像宋希濂这样,想找条路子保住部队。宋希濂当时是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手下有十四万多人。他先去见了张治中,问问下一步怎么走。张治中是国民党去北平谈和的代表,他让宋希濂先别动,等谈判结果出来再说。但宋希濂没等到消息,后来俩人见面才知道中间有特务捣鬼,信没送到。
宋希濂知道自己手上沾了不少共产党人的血,起义这路子走不通。打又打不过,只能想别的办法。1949年5月,他坐飞机去汉中找胡宗南。胡宗南手下兵更多,受蒋介石重用多年,俩人处境差不多。胡宗南亲自去机场接他,他们关起门来谈了七八个小时。主要聊了三件事: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很快打起来;国民党能不能守住西南、华南和台湾;如果解放军打到西南,国民党能不能顶住。
前两个问题答案明摆着,不会打起来,国民党也守不住。重点是第三个。蒋介石把西南当大后方,想靠地形拖时间反攻。但宋希濂和胡宗南清楚,西南虽大,国民党在那儿就九十万人,还多是新编部队,没啥战斗力。他们俩不打算在那儿跟解放军硬拼,商量的是西南守不住后的退路。最好是退到西康,甚至滇缅边区。宋希濂在那儿打过仗,熟悉情况。要是解放军追到边境,他们觉得还能对付缅甸军队,在缅北站稳脚跟。
计划敲定后,他们觉得靠谱,还细化了步骤。俩人虽想着自保,但对蒋介石还算忠心,就飞到重庆去汇报。蒋介石听完大怒,说他们不想打仗,只想着跑。宋希濂和胡宗南劝了半天,说四川容易被包抄,得留后路。但蒋介石死活不同意。他当时还盼着美国插手,觉得守住四川才有联合国席位的底气。更重要的是,他怕这三十万人脱离控制,宁可让他们全军覆没也不放手。计划就这么被否了。
宋希濂晚年在美国接受采访,说要是蒋介石同意了,三十万人撤到缅甸,后果真得用不堪设想来形容。先说撤退本身,三十万人目标太大,战线拉得老长,从汉中到滇西,得过山过河。部队人心涣散,很多是抓来的壮丁,没啥斗志。半路上说不定就散掉一半,不用解放军动手。历史上国民党撤退时就乱套过,这次规模更大,估计更糟。
就算撤到了缅甸,后勤补给是个大坑。三十万人一天得吃多少粮食?滇缅边区穷得叮当响,本地产量根本不够。美国援助?当时冷战刚开始,美国许诺过军援,但实际就是想让这些部队留在西南牵制解放军,减轻朝鲜那边的压力。诺兰参议员后来跟胡宗南说过,只要保住三个兵团就给援助,但美国没真心帮国民党。英国和苏联也不会干看着。英国在缅甸有旧利益,怕国民党部队进去让缅甸共产党坐大。苏联通过印度放话,要是有大军进缅北,就给缅甸武器。英国可能再派兵,印度借护侨名义插手,东南亚直接变冷战战场。
缅甸刚从英国独立没几年,政府弱得很,哪管得了三十万人涌入。国家说不定就分裂了。缅北是热带雨林,疟疾登革热到处是。李国辉后来带一千多人进去,就因为疟疾减员不少。三十万人进去,病死的人得成堆,尸体扔河里,还会传更大瘟疫。没粮吃怎么办?只能抢当地人的。克钦族、掸族有自己的武装,抢粮准引发冲突,民族仇杀一开,收不住场。
实际有支部队真撤进去了。1950年2月,李国辉带一千多人退到缅北,跟谭忠的残部合流。台北那边只回四个字:自谋出路。他们没辙,开始种罂粟,用鸦片换粮和武器。十年下来,部队扩到两万人,占了缅北四万平方公里地盘,金三角就是这么来的。缅北被搅得一团糟,缅军围剿,冲突不断。宋希濂在战犯管理所看到新闻,脊背发凉。一千多人就闹成这样,三十万人进去,得把缅北翻个底朝天。
宋希濂算过账,三十万人每天粮耗巨大,缅北产量顶多够本地人。粮荒一出,抢劫准多,冲突升级。瘟疫再一闹,死人更多。国际上,美国把他们当棋子,用完就扔。英国苏联介入,战火烧到东南亚。士兵到头来没人管,投降都没地方去。
1949年11月,宋希濂还是试着执行计划,下令部队往滇西移。先头部队到宜宾,川滇公路已被解放军占了。卢汉在云南起义,滇西大门关死。宋希濂部队溃散,他12月在涪陵被俘。士兵查他公文包,找到那份计划,纸上沾雨水血渍,蒋介石红笔批了“荒谬”。胡宗南扔下部队,坐飞机跑了。西南战役,国民党九十多万人投诚被俘。
宋希濂被俘后接受改造,1959年特赦。周恩来请他吃饭,问要是真去了缅甸会怎样。他想了半天,说怕是骨灰都回不了家。晚年宋希濂去泰国北部看李国辉残军后代,有的种咖啡,有的贩毒,有的当马夫。将领儿子变毒枭,营长孙子做马夫,他看得心酸。
宋希濂在美国时,查过缅北资料,还跟诺兰儿子聊过冷战内幕。确认美国没真想帮国民党,只是利用。1993年他去世前,把计划文件捐给大学,封面写: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蒋介石否决计划,多半是为自己政治盘算,不是啥大义。但这决定无意中避开更大祸事。三十万人没去缅甸,对他们自己、对缅甸、对东南亚,都是件好事。
这个计划听着像条生路,其实是死胡同。宋希濂晚年总提这事,说国民党败局已定,撤缅不过是把祸害带给邻国。历史上李国辉那支小部队就够乱的,三十万人进去,粮荒瘟疫冲突一堆,国际矛盾还得升级。缅甸政府管不住,国家分裂在所难免。冷战格局下,东南亚变战场,士兵成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