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四人被誉为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在他们之间,谁的才能更强,谁对晚清政府的贡献更大,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清代流传着一句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它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实情况。可是,若论到在这一点上最为擅长的,毫无疑问是李鸿章。
在这四位名臣当中,最为清廉的要属左宗棠。据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在其所著《我的曾祖左宗棠》一书中记载,左宗棠去世时,留下的财产并不多。他的四个儿子,每人只分得5000两银子,总共2万两,这2万两几乎就是他最后一年的工资。与左宗棠类似,曾国藩在去世时也没有为后代留下多少积蓄。按照他的遗愿,他将生前的积蓄几万两银子全都用在了自己的丧事上。张之洞在弥留之际,曾告诫子孙:勿负国恩,勿堕家学,勿争家产,勿入下流。事实上,张之洞也未给后人留下可供继承的家产。 然而,这四人当中有一位例外,他就是李鸿章。李鸿章去世后,留下了数千万的家产。根据费行简所著的《近代名人小传》一书所述,李鸿章的家产踰千万,而容闳则称李鸿章有私产四千万以遗子孙。这两位都认为,李鸿章去世时留下的财产至少有千万之多,而且这个数字只是初步的估算,具体数字恐怕连李鸿章自己也无法准确计算。 李鸿章不仅在京城和老家合肥拥有大量的房产和家产,还在江南一带购买了大量房产,存放了大量金银票据。有传言称,李鸿章在聚敛财富方面的手段,不亚于清朝的权臣和珅。 李鸿章一生中有两件最为重要的事。一是创立了淮军,二是推动了洋务运动。李鸿章创立淮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借助战争机会积累财富的过程。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李鸿章不仅推动了实业发展,还在其中占有大量股份,获益丰厚。此外,在他担任重要职务期间,李鸿章参与了《中俄密约》的签订,甚至在甲午战争中,亦通过权谋和利益交换手段获得了不少利益。李鸿章为后代留下了巨额的财富,他的后代也没有选择继续从政,而是转向了商界。李鸿章的后人中涌现了不少杰出人物,其中三位更是成为了亿万富翁: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都在海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