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与刘备进行隆中对之后,决定出山帮助刘备平定天下,恢复汉室的荣耀。然而,刚踏出茅庐,便有一位老者在下棋时对他说道:虽得明主不得其时。 这句话,随着历史的发展,最终得到了印证。虽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始终未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 那么,这位老者究竟是谁?他又为何如此断言诸葛亮不得其时?
这位老者便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字德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隐士,以才学渊博而闻名。他精通兵法、经学、道学、奇门遁甲等多门学问。尽管他才华出众,但却不愿追逐权利,一生都没有加入任何诸侯的阵营,甘愿过着淡泊名利的隐居生活。然而,司马徽在当时的江湖中却深受敬仰,他的朋友圈非常广泛,诸葛亮、庞统、韩嵩、石韬、孟建等一流人物都与他有着深厚的交情。诸葛亮和庞统也是他推荐给刘备的。 其实,刘备最初是先见到了司马徽。两人讨论了一番天下的形势,刘备深觉司马徽才高八斗,于是便请求他出山辅佐自己。然而,司马徽因为年事已高,婉拒了刘备的请求。不过,司马徽对刘备的了解也非常透彻,知道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的君主,定不会轻易放弃。于是,他便将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并告诫他: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这是司马徽在知道诸葛亮不得其时的前提下,依然将他推荐给刘备的原因之一。 那么,为什么司马徽会知道诸葛亮不得其时呢? 实际上,诸葛亮出山时,形势已经非常复杂。此时,曹操已然占据北方,掌控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拥有众多英才。东吴的孙权则稳占江南,凭借地理优势,易守难攻。北方的局势稳定,而东吴虽然实力尚未超越曹操,但凭借有利的地形和防御能力,局势也并不容小觑。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精确分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并提出了破局之策。但实际上,他并不能预见这一策略能有多大的成功,因为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各方势力的博弈充满了不确定性,且每个大国的局势都非常复杂,不容易被一时的策略所改变。因此,司马徽早就预见到,尽管诸葛亮智勇双全,但在那个时机尚未成熟的历史背景下,即使他拥有卓越的才干,也难以独立改变已定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