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七月,因犯了罪,被秦朝处罚的九百人被派往渔阳戍守。他们暂时驻扎在大泽乡,但由于连续的大雨,道路变得泥泞难行,无法按时赶到渔阳。因此,他们面临着无法按期完成任务的困境,根据秦朝的法律,如果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这些人将会被判处斩首。陈胜和吴广是这个队伍的两个屯长。两人商量了一下,觉得无论是按时到达还是逃跑,最终的结局都可能是死,那么不如选择起义反抗秦朝,为楚国复兴而死。于是,他们决定造反。 第二天,当士卒们买来鱼准备炖时,竟然在鱼肚里发现了一块白布,上面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字。大家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到了半夜时,竟然有狐狸模仿人声高喊着:大楚兴,陈胜王。士卒们被吓得一夜未睡,第二天看到陈胜安然无恙,便悄悄议论纷纷。 到了中午,押解他们的将尉喝醉了酒,听到陈胜和吴广谈论逃跑的事,便拔剑欲刺向吴广,结果被吴广夺剑反击,将其杀死。趁机,陈胜又杀了另外两名将尉,并将所有士卒召集起来说道:我们现在按时到达是死,逃跑也是死,既然如此,不如为大楚的兴起死,至少能留下青史!他高声喊出了那句传世名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士卒们一听,纷纷表示赞同,决心跟随陈胜一同反秦起义。于是,陈胜便假冒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宣布自己为大楚,开始了反抗秦朝的第一步。 陈胜和吴广带领起义军先后攻占了大泽乡、蕲县,接着又派兵占领了周围的铚县、酂县、苦县等地。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壮大,人数一度达到了几万,兵车也达到了七百辆。陈胜和吴广的起义为全国各地的反秦力量提供了示范,起义迅速蔓延。越来越多的士兵纷纷投奔陈胜,他的力量也日益壮大。这时,驻扎在陈县的三老和各地豪杰纷纷表示:将军您披坚执锐,讨伐暴秦,重建楚国江山,您理应称王。最终,陈胜在他们的鼓动下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面对如潮的起义浪潮,秦二世派出了秦朝仅有的能征善战的将领章邯,他被派去带领赦免的刑徒和奴隶,组成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章邯首先在骊山以东击败了周文率领的张楚大军,随后又派遣偏将司马欣击败了占领郯县的邓说,董翳也成功收复了许县。章邯亲自率军攻向陈县,陈胜虽然亲自出城指挥作战,但由于章邯的军队实在过于强大,最终在与章邯的战斗中大败,被迫撤退至汝阴城,最终被中正大臣朱房和驭手庄贾所杀。 陈胜从大泽乡起义,掀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波澜,推动了推翻秦朝统治的历史进程。可是,陈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惨遭失败,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兴起未久就覆灭呢? 首先,陈胜的失败源于他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陈胜的起义并非早有预谋,而是在无法按时到达渔阳的情况下,因无法避免被杀的命运,才临时起义。可以说,这完全是一个偶然事件。起初,陈胜的起义得到了大规模响应,随着势力的扩展,起义军的队伍日益壮大。但在胜利的冲击下,陈胜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自立为王,这对于起义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因为他最初是以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号起义的,跟随他的人和投奔他的人,实际上是看中了他们的名声。如果没有这些名号的支持,陈胜怎能凝聚如此庞大的力量呢?换句话说,陈胜最多能领导一支打游击的队伍,想要真正建立王国,根本不可能。 与陈胜同一时代的项羽和项梁叔侄,他们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后代,背后有着强大的家族背景。项梁的谋士范增曾对项梁说:陈胜自立为王,未能立楚国后裔,这样的局面不会长久。你应当立楚怀王的孙子,以恢复楚国。项梁采纳了这个建议,最终找到了楚怀王的后代,并以此号召起义,逐渐走向成功。 另一个例子是陈婴,东阳县令的一个下属,他一度集结了两万多起义军,但母亲却劝他不要轻易自立为王,而是要寻找一个更强大的势力依附。最终,陈婴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投奔项羽,成为项羽麾下的重要将领,项羽死后,他又追随刘邦,最终获得了封赏。与陈婴相比,陈胜的眼光明显不及。 在中国历史上,名正言顺一直是至关重要的。即便是齐桓公这样的大人物,都需要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才能成为霸主,而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像陈胜这样一位缺乏名号支撑的起义领袖,自立为王的行为,无疑是自取灭亡。 第二个导致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他身边缺乏得力的支持者。陈胜虽然自立为王,但他并没有强有力的手下。在他建国后,他派吴广去担任假王并指挥各地军队,但这些将领并没有忠诚于陈胜,许多人和秦朝灭国的残余势力勾结,背叛了他。例如,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的部下韩广自立为燕王,最终武臣被部将李良所杀,而张耳又推翻李良,重新拥立赵歇为赵王。这些背叛行为使得张楚政权内部矛盾丛生,削弱了起义力量。第三个原因是陈胜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秦军的统帅章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军人,曾参加过多次大规模战争,尤其是在灭楚之战中,章邯指挥的弓弩兵展现了巨大的威力,使六国军队闻风丧胆。尽管秦军是由赦免的刑徒组成,但他们依旧具备战斗力,因为秦法规定,任何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士兵都能获得封爵的机会,因此,这些士兵都拼命表现,力求上前作战。相比之下,陈胜的起义军武器老旧,士兵缺乏战斗经验,尤其是陈胜的部下周文,原本只是一名视日的官员,缺乏与章邯这样的职业军人交战的能力。 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被后世称为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看似偶然的起义,却像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大秦王朝的根基。然而,陈胜因种种原因未能善加利用时机,最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覆灭,让人不禁为他感到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