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刘备麾下最为出色的军师,智慧超群,学识渊博。他不仅精通兵法,还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然而,很多人常常不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位全才会选择投靠当时势力最小的刘备,而不是去投曹操或孙权呢?
为什么诸葛亮不选择投靠曹操呢?
千百年来,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曹操如此强大的背景下,诸葛亮却没有投靠他。曹操在当时手握天命,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有优势。他已经统一了北方,拥有强大的兵力和丰厚的资源,个人能力也堪称雄才大略,是当时无可匹敌的政治家,尤其在招揽人才方面更是广纳贤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
刘备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之前,历史上并未详细记录曹操是否知道诸葛亮这个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对曹操的为人一定非常了解。曹操是一个性格复杂且充满多面性的领导者,一方面,他有匡扶汉室的理想,但后来又走上了挟天子令诸侯的道路,并且成功地达成了这个目标。曹操时常因百姓受战乱困扰而感到痛心,他提出过安抚难民、恢复社会生产的政策。但另一方面,曹操为了父亲之死,曾大规模杀戮,许多无辜的平民因此丧命。在人才方面,曹操待人宽厚,甚至可以光着脚迎接贤士,但他也会因一些小事变得冷酷无情,杀死多年跟随自己的亲信。诸葛亮作为一名有原则的政治家,肯定不会接受这样的领导风格。
为什么诸葛亮没有投靠孙权呢?
虽然诸葛亮没有选择投靠曹操,但孙权无疑也是他考虑的对象。孙权有文才和胆略,是一位不容忽视的豪杰人物。他掌控着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的江东之地。而且,孙权与部下关系融洽,尤其珍视有才之人。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的大哥诸葛谨在孙权帐下也受到重用,这使得诸葛亮若投靠东吴,事业上很有可能有所成就。那么,为什么诸葛亮最终没有选择孙权呢?
历史记载,赤壁之战前,刘备曾派遣诸葛亮去东吴劝说孙权联合抗曹。那时,东吴的重臣张昭曾力劝诸葛亮留下,但他婉言谢绝。后来有人询问他拒绝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确实是一位英杰,不过从他的气量来看,他虽然会待我很好,但他并不一定会完全听从我的意见,因此我决定不留在东吴。”这也是诸葛亮投靠刘备之后的事。
为何诸葛亮最终选择效力刘备呢?
刘备的生活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从年轻时起,他便积极投身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卷入了众多诸侯之间的混战。经过多年东征西讨,刘备凭借自己的一份诚实与义气、以及早期所学的一些谋略,逐渐聚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然而,由于没有得力的谋士辅助,他常常是与吕布结盟,投靠陶谦、依赖袁绍,甚至曾归附曹操,仿佛总是被人利用,一直未能真正稳定下来。
大约在八年前,刘备陷入困境时,选择投奔刘表,在荆州担任守卫前线的任务,成为了抵抗曹操的“炮灰”。幸运的是,由于曹操此时忙于东征西讨,并没有精力集中对付刘表,这使得刘备在新野县停留了八年之久。就在这段时间里,刘备结识了徐庶和司马徽,他们极力推荐诸葛亮,并称他为“卧龙先生”。不久,刘备亲自去拜访这位当时名不见经传、年仅27岁的年轻才俊——诸葛亮。由此,三国历史中流传下了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