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许多儿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有两人——四子朱棣和长子朱标。朱棣后来继位,成为了明成祖,而朱标则是明惠宗的父亲。#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然而,相较于这两位大人物,存在感较弱的皇五子朱橚,凭借一技之长,依然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01 朱橚是朱元璋和他的正妻马皇后所生的五子之一。自小,他就展现了出色的品德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深得父亲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对他非常器重,洪武三年就封他为吴王,而洪武十一年又将他重新封为周王,这一举措无疑体现了他对朱橚的高度重视。 朱橚的封地——开封,在朱元璋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朱元璋一直有着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开封的梦想,因而选中了朱橚这位既有才学又有德行的儿子来镇守这个战略要地。为了增强朱橚的实力,朱元璋还为他娶了宋国公冯胜的女儿为王妃,并让朱橚与常遇春的儿子郑国公常茂结为连襟亲戚,逐渐使朱橚成为明朝最为强大的藩王之一。 当朱橚就藩开封时,他手下的兵力达到五万。每当有重要军事任务时,朱元璋总是首选朱橚出征,这表明朱元璋对朱橚的信任与依赖。为了确保开封的安稳,朱元璋还特别叮嘱他要谨慎行事,不可轻易行动。朱橚初期确实表现出色,赢得了父亲的高度评价和深厚的感情。 02 朱元璋曾安排朱橚与燕王朱棣一同前往凤阳体验民间疾苦。朱橚在凤阳生活了四年,长子朱有炖也出生在这里。十年后,年仅20岁的朱橚奉命带着家眷前往开封安置。 然而,八年后,朱橚突然离开开封,返回凤阳。这一行为引起了开封官员的举报,因为藩王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封地,更何况他的岳父冯胜也居住在凤阳,朱橚这一举动可能涉嫌私会大臣,违反了藩王的禁令。这使得朱元璋大为震怒,决定将朱橚流放至云南。虽然当时并无确凿证据证明他有不轨图谋,但朱元璋十分敏感,担心朱橚与嫡长子及权臣的关系会引发政变。最终,朱元璋命朱橚返回京城“教育”一年后,再度安排他回到开封。 朱橚回到开封后,开始积极为民服务。他收集了许多中医方剂,并编辑成《袖珍方》一书,还在周王府内建设植物园,种植了大量可食用植物,极大地便利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对藩王们充满忌惮。许多大臣建议削弱周王朱橚的权力,尤其因为朱橚之前曾有犯错的前例,削藩可以削弱燕王朱棣的影响力。此时,朱橚的次子朱有爋因觊觎兄长的世子之位,向建文帝告发父兄有谋反之意,最终,建文帝顺势削去了朱橚的王位。 03 然而,正是在云南度过的十年,朱橚亲眼目睹了贫苦百姓的疾苦,这段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他开始投身医学,立志为民众解除疾苦,挽救天下苍生。回到开封后,朱橚立刻召集了许多著名医师,共同创建植物园,并花重金购买草药。他亲自参与药物的试验,甚至曾为筹集资金而采取过一些荒唐的手段,但这却让朱元璋感到不理解,屡次对他训斥无果。 当朱元璋去世后,景泰帝朱允炆试图削藩,找借口再次将朱橚流放云南。尽管如此,朱橚并未因此灰心丧气,反而趁机深入民间,继续寻访草药。三年后,朱橚的兄弟朱棣即位,恢复了他在开封的王爵地位。 朱橚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并未因流放而停滞,他拒绝迁都并继续致力于医学研究。永乐年间,他编撰了具有开创性的医学巨著《救荒本草》,总结了大量草药的疗效,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也为世界药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尽管朱棣在位期间依然削藩,并派人监视朱橚,但朱橚一直专注于医学,从未参与任何政治谋划。临终前,他将《救荒本草》一书献给了朱棣,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04 朱橚自年轻时便对植物学和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被贬至云南后,亲眼见证了当地百姓艰难的生存状况,许多人因为疾病而痛苦不堪。为此,他组织了一批医生编写了《袖珍方》,该书收录了3000多个简便实用的方子,对于改善西南边陲的百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此书在朱橚生前已多次刻印,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在编撰《袖珍方》的过程中,朱橚深刻认识到,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的医药书籍,对普通百姓来说极为重要。因此,他花费了15年的时间,编撰了植物学著作《救荒本草》,书中详细介绍了414种可食用植物,其中近三分之二在以前的本草书中并未提及。更难得的是,每种植物都配有插图,方便百姓识别。这对历经战乱、食物匮乏的百姓来说,意义重大。 《救荒本草》不仅内容丰富,且语言简洁,易于理解,深受百姓喜爱。明清时代,许多医家在编写本草书籍时,纷纷引用该书的内容和插图。而这本书的影响甚至传至了日本,17世纪时,这部书籍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本草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远在俄国的学者也高度评价了此书,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通过研究发现,《救荒本草》中的木刻插图技术,比西方的同类技术早了70年。 美国学者施温高更是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好的关于救荒食用植物的研究专著”。可见,朱橚的医学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均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05 虽然朱橚的政治生涯并不如他的医学生涯那般光辉,但他仍然在文学和医学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能。朱橚深谙医理,对药物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建树,留下了不少词赋作品,成为明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他曾两度担任官职,但因政绩不佳而遭到谴责。这成为他一生的遗憾,政治生涯的颠簸使得他更加专注于医学研究。而他在医学和文学上的成就,弥补了这些遗憾,尤其在医学领域的贡献,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朱橚一生著有多部医学典籍,包括本草、方剂、针灸等,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宋元时期的医学成果,也为明代的医疗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推动力。其中,《膏肓要论》一书讲解了许多外伤治疗的药膏方剂,至今仍然被医学界广泛引用。 朱橚还曾四处收集民间的验方,广泛采药,最终编成了《本草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