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悄然结束了在南海的军事行动,这一撤军行动标志着美国过去在这一地区展现强硬姿态的战略正式告一段落。八年后的2025年,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承认:“美国已不再是世界霸主。”这番话并非轻率的判断,而是对当前世界地缘格局变化的深刻感叹。过去几十年,依靠强大的军力、美元和舆论优势,美国牢牢占据了“世界警察”的位置。但如今,局势正在发生改变,世界的剧本早已不再按照美国的设想继续发展。
中国、印度、沙特、巴西等新兴力量纷纷崛起,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华盛顿。虽然美国仍未完全认清这一变化,但全球许多国家早已意识到,全球秩序的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如果要总结美国近年来下滑的原因,可以用一个词:“自毁长城”。自从国会山遭到冲击的那一刻起,美国自称“民主灯塔”的形象便开始摇摇欲坠。2021年1月6日的国会骚乱不仅让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也让许多国家对“美式民主”的可信度产生疑问。五人死亡,百余名警察受伤,这场骚乱并非单纯的抗议,而是美国社会制度信仰崩塌的写照。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骚乱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年来政治极化的集中爆发。
美国的社会分裂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戴不戴口罩、是否接种疫苗,还是支持哪支球队、购买哪个品牌的咖啡,都可能成为政治立场的象征。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的分歧早已不是单纯的政策争论,而是意识形态的深刻对抗。结果就是,不管谁当总统,国家治理往往陷入停滞,行政效率低得像一个运转不灵的公司。
在外交和安全领域,美国的战略失误更是层出不穷。从2001年出兵阿富汗,到后来的伊拉克战争,美国花费了超过4万亿美元,结果却是数十万人的死亡,多个失败的政权尝试,以及全球范围内愈加严重的反美情绪。讽刺的是,尽管这些混乱大多源于自身,美国却总是将责任推给“外部敌人”,比如中国、俄罗斯或伊朗。但事实是,混乱的火源正是美国自己点燃的。
在软实力方面,情况也并不乐观。曾几何时,“美剧、可口可乐和自由市场”是美国文化输出的三大法宝。但如今,越来越多国家的年轻人开始对美国的价值观表示怀疑。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德国、法国、日本等传统盟友中的负面看法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半数。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曾说:“美国的失败,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自己的制度信仰。”这句话现在听起来更具讽刺意味。
与美国的内耗不同,中国的崛起稳健而实际。中国没有通过战争、干涉或制裁来获取影响力,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用行动和成果来说话。几十年间,中国从一个“世界工厂”成长为“世界方案提供者”。中国没有强迫其他国家接受其制度,但却吸引了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主动靠拢。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证明了一点:不依靠殖民、不依靠掠夺,也不需要将意识形态包装成政治工具,同样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一带一路”倡议便是这一理念的成功实践。从2013年提出至今,它已连接了150多个国家,覆盖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多个经济走廊。世界银行的研究指出,全面实施这一倡议将使全球贸易额增长超过6%,并帮助三千多万人脱贫。更重要的是,中国从不强求他国“选边站队”。无论是非洲的赞比亚,还是拉美的巴西,中国始终坚持尊重对方的选择,并不干涉内政。这种做法在许多国家眼中,不仅是“靠谱”,更是“可持续”。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参与也越来越深入。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全球文明倡议,中国提出的理念是:“这个世界,得大家一块过日子”。并非要一国独大,也不主张回归丛林法则,而是通过合作与协商,寻求最大公约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换句话说,全球每增长10块钱,中国就贡献了3块。这种实绩,是任何宣传口号都无法替代的。
中美之间的差距,最本质的并非军力或GDP,而是看待问题的眼光。美国的政策往往受到四年一度的选举周期限制。总统刚上任,就得为连任考虑;连任需要取悦选民;取悦选民就要做些短期见效的事,比如发放财政补贴、减税或打贸易战。然而,国际秩序的演变并非由一个总统任期决定。因此,美国的外交战略就像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一会儿是“全球主义”,一会儿又变成“美国优先”。
特朗普上任后,通过关税壁垒等措施,打乱了全球贸易体系。他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撕毁伊核协议,对中国加征关税,并推动“脱钩断链”。英国《经济学人》曾批评这是一段“现代史上最具破坏性的外交周期之一”。然而,即使换了新总统,战略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核心目标依旧是防范中国、不愿放权,害怕多极化。
而中国的战略思维则是“百年打算”。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每五年一个发展规划,中国从不急功近利,也不过度冒进。这种制度优势保证了政策的持续性,避免了政党更替带来的偏离。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的是“共建共享”的逻辑。不是谁说了算,也不是谁出钱最大,而是看谁能做事、做成事。中国在非洲修建铁路,在拉美推动农业合作,在中东促成伊朗和沙特复交,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让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你不依赖美国,同样可以让国家发展得更好。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曾说:“如果你不投入软实力,那你就得花更多钱买子弹。”这本是对美国的警示,如今却成为了美国战略的真实写照。
不到八年的时间,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并非被他国“抢了风头”,而是在全球舞台上迷失了方向。从内部撕裂到战略失误,从软实力衰退到盟友关系疏远,美国的霸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衰退。而中国的崛起并非“撞运气”,而是凭借战略定力和务实主义,稳步前行。世界已经不再是一个由单一国家主导的时代,而是一个需要更多声音、更多选择、更多平衡的多极世界。
当美国还在纠结“谁是敌人”的时候,世界已经在思考“如何一起走下去”。未来属于合作,而非对抗;属于多极,而非单极。美国若真想在这场变局中找到新角色,恐怕得先学会一件事:倾听,而不是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