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东北最寒冷的夜晚,树木光秃秃的枝干向着无尽的天空伸展。就在这寂静的夜空下,突然传来一队急促的脚步声,逐渐接近,显得异常突兀。仔细听,能分辨出是一支部队的脚步声。但如果你走近一看,会看到一个高瘦的身影,他的脸上满是泥泞,眼神却异常坚定沉稳,这个人便是杨靖宇——东北抗联的战神。
不幸的是,敌人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藏身地点。为了避免陷入敌人的包围圈,杨靖宇决定带领部队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杨靖宇的警卫员王传圣不幸受伤。为了确保部队顺利撤离,杨靖宇决定让王传圣暂时停留,独自休息。然而,王传圣并未意识到,这一别,竟成了他与杨靖宇将军的永别。
王传圣出生在辽宁省桓仁县的一个小村庄。东北,这片历经战乱的土地,自近代以来饱受侵略与战火的摧残。王传圣从小目睹了人民的疾苦,心中生起了保家卫国的赤子之情。
1935年1月,王传圣与几位同乡一起加入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这里,王传圣遇到了从河南转来的杨靖宇将军。初见时,大家都对这位外地将军产生了疑虑:一个外省的将军能带领部队走得远吗?王传圣也是如此怀疑,但随着杨靖宇不断带领部队获得一场场胜利,这些疑虑迅速消散。
然而,命运捉弄了杨靖宇。1939年7月,他最信任的兄弟程斌叛变了。程斌带领115名部队投降了敌人。程斌了解杨靖宇的战术、战略甚至撤退计划,他甚至曾自信地说:“只要知道杨靖宇的位置,我就能判断他接下来要做什么。”
程斌的叛变对杨靖宇的部队是一次沉重打击。在此之前,日本军队对杨靖宇的部队极为忌惮,每当杨靖宇的部队行动时,日军往往会惊恐万分。杨靖宇的游击队擅长利用东北广袤的森林,行踪神秘,出击迅猛,撤退又干净利落。日军的失败往往源于他们对杨靖宇的行动预测失误,然而,程斌的叛变却为日军提供了重要线索。
随着1937年后对日战争的愈加困难,杨靖宇不仅要面对敌人的追击,还要应对身边人的背叛。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杨靖宇依然带领部队展开游击战。他炸毁了日军的铁路,破坏了日军的交通,还袭击了日军控制的警察局,成功解救了中国劳工。
王传圣深知眼下形势严峻,除了敌人的穷追猛打,内部的背叛更是致命的威胁。作为杨靖宇的警卫员,他更加清楚这其中的复杂与危险。然而,尽管如此,王传圣和其他同志依然充满信心,他们坚信最终的胜利属于人民,属于他们自己。
这段时间,王传圣与杨靖宇将军在辉南县的东双丫子岭一带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一天,当王传圣和战友们准备暂时休息时,突然接到董春林的紧急报告:日军已经得知他们的藏身之地,正在准备进攻。
由于大部队已经向北山转移,王传圣决定不与敌人死磕,趁机带领队员们撤退。当他们开始撤离时,王传圣不幸中弹,右腿被子弹射中。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决命令队员们先行撤离,自己则留在原地掩护。然而,战友们不愿丢下他,纷纷返回试图帮助他。在这危急时刻,援军及时赶到,救出了王传圣的部队。原来,总司令派来了机枪连,看到王传圣的部队迟迟未到,立即派人前来支援。
得知王传圣受伤后,杨靖宇总司令前来探望。虽然伤势不算严重,但王传圣的右腿伤势让他行动不便。对一个战士来说,无法再拿起枪支参与战斗,是最大的遗憾。杨靖宇离开后,王传圣主动询问军医自己的伤势是否会拖累部队。军医坦言,战局极为紧张,连杨靖宇将军都亲自上阵作战,而王传圣只能暂时留在原地,等待与大部队汇合。
为了照顾王传圣,杨靖宇的部队为他准备了三袋粮食和一块牛腿肉,并带上了必要的药物。军医还特地给王传圣留下了一些药膏,战士董春林也决定留下来照顾他。董春林背着王传圣,在严寒的东北密林中隐匿了起来。
董春林告诉王传圣,他们需要等待大部队的汇合,并且每隔五天就有一个联络点。只要藏好,等到时机成熟,便能和大部队汇合。然而,王传圣和董春林并不知道,附近潜伏着一支日军,他们随时可能发动进攻。
日军逐渐靠近,王传圣低声告诉董春林先行撤离,因为他拖累了董春林,增加了敌人的目标。然而,董春林坚定地表示决不会丢下战友。王传圣沉声对他说:“回去后告诉队长,我牺牲了。”他目送着董春林离开,自己则躺在斜坡上,静静等待。
在零下近三十度的寒冬里,王传圣背后一片冷汗。日军离得越来越近,他既担心战友的安全,又害怕被敌人发现。幸运的是,日军在山坡上射了几枪后,并没有发现他的踪迹。听着枪声渐行渐远,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经过一晚的煎熬,王传圣终于熬过了寒夜。他检查了自己的伤口,涂上了药膏,发现伤口已经好转。可他又发现自己的脚已经冻得发紫,几乎没有知觉,这明显是严重的冻伤迹象。
时间一天天过去,王传圣在等待中度过了数个五天。就在他为自己准备口粮时,忽然听到一声枪响。他迅速扑倒在地,掩住火苗,紧张地躲了起来。果然,日军经过了。然而,他定睛一看,日军追击的竟然是杨靖宇将军的部队。
王传圣不顾伤痛,支撑着拐杖跟了上去。脚已经麻木,甚至没有任何感觉,他只能爬行前进。终于,他来到山脚下,看到了战友和敌人的尸体散落一地。正当他向前走时,突然看到了最不愿看到的情景——杨靖宇将军已经牺牲。
最终,王传圣被大部队接应救回,但他心如刀绞。如果早知杨靖宇将军会如此离世,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军医检查王传圣的伤势时,惊讶地发现他的脚趾已经冻掉,必须敲碎坏骨头,重新包扎伤口。而支撑他到现在的,只有心中那份坚定的信仰。
民族英雄杨靖宇的英勇事迹,以及王传圣忠诚勇敢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记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精神的长城,保护着人民,直到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