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椅子上的,是清朝末年最具权势的女性之一,慈禧太后。她的前面坐着两位人物,分别是隆裕皇后(位于前右)和瑾妃(位于前左)。
隆裕皇后的真实姓名是叶赫那拉·静芬,她是慈禧太后弟弟的女儿。1888年,慈禧太后亲自选定她为光绪皇帝的皇后。
瑾妃则是满洲镶红旗人,父亲是户部右侍郎长叙。慈禧太后担心如果光绪皇帝的后宫过于庞大,会使她的侄女失去宠爱,因此她亲自干预,光绪皇帝的一生只有三位皇后和妃子。瑾妃能够入选,主要是因为她的容貌并不会对皇后的地位构成威胁。
这是一张末代皇帝溥仪的家庭合照,右侧第二排的成年男子是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他也是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后面站着的是溥仪的七叔载涛,最左侧的成年男子是溥仪的六叔载洵,载洵旁边坐着的是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溥仪母亲旁边的女性则是载洵夫人和载涛夫人。坐在中间的两位女子是溥仪的祖父,醇亲王奕譞的两位福晋,其余的小孩则是溥仪的弟弟妹妹。溥仪的家族在清朝末年曾出了两位皇帝,可以说是当时最为显赫的家庭之一。
坐在椅子上的另一位人物是醇亲王奕譞,他的福晋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早年间被封为郡王,后在同治皇帝时期晋升为亲王,并且成为了“铁帽子王”。同治皇帝去世后,奕譞的第二个儿子载湉被过继给慈禧太后,成为光绪皇帝。末代皇帝溥仪则是他第五子载沣的儿子。而提到奕譞,不得不提他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的事。
这位是溥仪的奶妈王焦氏,她从溥仪出生开始便为其哺乳,溥仪也是在她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溥仪在成为皇帝后,王焦氏也被带入了皇宫。溥仪一生中最为信任的,就是这位陪伴他多年的奶妈。直到溥仪9岁时,王焦氏才被太妃们赶出了宫外。
这张照片是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的合影。婉容看起来气质端庄、秀美,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其实,在溥仪初选皇后时,他选择的是文秀,但在端康皇贵妃的干预下,最终婉容被选为皇后。由于溥仪在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两人婚后并未育有子女。后来,婉容与溥仪的两个侍卫发生了通奸关系,并生下了一个女儿,溥仪因此与婉容的关系彻底破裂。
溥仪的淑妃是文绣。1921年,在溥仪选皇后时,文绣的五叔让她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被送到了皇宫。其实,文绣并不算特别美丽,但溥仪觉得她长得十分顺眼。结婚后的文绣,在溥仪身边并没有得到太多宠爱,长时间过得不幸福。最终,经过九年的婚姻,文绣与溥仪在1931年10月22日正式离婚。
溥仪的祥贵人是谭玉玲。1937年,婉容被打入冷宫时,谭玉玲当时只有17岁,还是在北京中学读书。通过亲戚介绍,她嫁给了32岁的溥仪。虽然两人相差15岁,但婚后的生活非常和谐,谭玉玲成为了溥仪最心爱的女人。不幸的是,谭玉玲仅仅活了五年便去世,年仅22岁。谭玉玲去世后,溥仪为她的离世深感悲痛。
这位是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玉琴。在谭玉玲去世后,日本人希望溥仪再娶一位日本女子,但溥仪很清楚,这是日本人想对他实施更加严密的监视。于是他选择了看起来比较单纯的中国女子李玉琴为妻,并且封她为福贵人。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朝时期福建地区,照片中的男子是一位教书先生。他的右手非常引人注意,手指甲长得异常且弯曲,仿佛是被刻意修饰过的。这位先生显然从未做过体力劳动,因此能够保持这样一双特别的长指甲。
这是一张袁世凯担任驻朝鲜总理时的照片。袁世凯在年轻时曾随淮军赴朝鲜平乱,凭借出色的能力,很快便受到朝廷的赏识。在驻守朝鲜期间,他对朝鲜的内政外交有着非常强的掌控力。
这张照片展示了清朝时期县太爷审理案件的场景。照片中的两位跪着的人似乎正在打官司,但他们还没有被定罪,应该是正在处理一场民事案件。在封建社会,百姓在面对朝廷官员时都必须下跪,哪怕自己没有犯错,在公堂上与官员对话时,依然需要跪着听候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