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决定伐蜀。当时,魏国大将钟会与蜀汉的主力军在剑阁对峙,局势僵持不下。然而,魏国另一位将领邓艾却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策略——他带领一支偏师偷偷渡过阴平,成功绕过蜀汉防线,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奇袭。这一行动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当邓艾的军队逼近成都时,蜀汉的皇帝刘禅无力抵抗,选择了投降。他亲自带领群臣,抬着父皇的遗体,双手被捆绑,前去向邓艾投降。与此同时,蜀汉的另一名将领姜维依然在剑阁与钟会的主力军激烈作战。得知皇帝已投降,姜维的部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愤怒。士兵们纷纷怒不可遏,挥刀砍石,以此发泄心中的不满。大家心中都疑惑:我们正准备拼死一战,为何皇帝却选择了先降?
尽管姜维心中充满疑问和不甘,他仍然无奈地执行了刘禅的命令,带领部队向钟会投降。但姜维内心依然抱有一线希望,他打算先向钟会投降,然后找机会煽动钟会叛乱,借此机会除掉钟会,恢复蜀汉的政权。然而,姜维的计划最终没有成功,忠诚的他也未能改变战局。
蜀汉灭亡后,魏国对邓艾和钟会这两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给予了高度评价。魏国权臣司马昭在十二月发布诏令,褒奖邓艾的功绩,称他“勇武过人,深入敌境,斩将夺旗,迫使敌国皇帝投降,完成了几代人未曾做到的任务,平定巴蜀,功勋盖世。”这个奖赏的词句比肩了白起、韩信等历史名将,封邓艾为太尉。
然而,褒奖与捕拿之间的转变令人震惊。不到十天,魏国便发出命令,将邓艾逮捕并押回京城受审。从十二月二十四日的褒奖,到次年正月初一的逮捕,邓艾的命运发生了剧烈转折。邓艾也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震惊,并自叹道:“天啊,白起的悲剧又重演了!”
钟会的命运与邓艾相似。魏国同样在灭蜀后发布了褒奖令,称钟会所向无敌,攻城略地,敌军首领自投降,战略完美无缺,功勋赫赫,最终封为司徒。然而,钟会在手握数十万大军后,野心膨胀,他诬陷邓艾有反心,试图通过反叛司马昭来夺取政权。可惜,魏军士兵对钟会的叛乱并未响应,最终钟会的计划失败,魏军将士却在内部兵变中将他杀害。与此同时,姜维也被杀。
从十二月二十四日的褒奖,到正月十八日的死亡,钟会经历了从巅峰到陨落的快速转变。邓艾与钟会的命运极为相似,两位曾经在灭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竟在短短几天内经历了从荣誉到毁灭的巨大落差。
甚至在钟会被杀后,魏国继续清算,卫瓘派遣田续追上邓艾的囚车,将邓艾及其家族一同杀害。这两位灭蜀的功臣,尽管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他们的命运却像坐过山车一样,转瞬即逝,令人感慨与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