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天皇”这个称号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天皇和皇室没有户籍、姓氏和名字呢?我们从这些问题出发,来了解日本国民从出生起就敬仰的天皇和皇室的真实情况。
■“天皇”这一称号的起源:7世纪开始的君主称号
“天皇”这个称号出现在历史上,最早的确立时间是推古天皇时代(7世纪上半期),还是天武天皇时代(7世纪下半期)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1998年(平成10年),在奈良县明日香村的飞鸟池遗址中发现了一块木简,专家认为这块木简与天武天皇时代有关,并且上面写有“天皇”字样,这一发现使得“天皇”称号在7世纪下半期确立的说法更具说服力。然而,近年来又有新的发现。在天智天皇5年(666年)出土的野中寺弥勒菩萨像铭文中,也出现了“天皇”这个字,因此“天皇”称号在7世纪上半期就已经存在的观点又被重新提出。
“天皇”这个词的含义,最初是作为一个与中国“皇帝”相匹敌的君主称号。此外,这个称号的日语发音是“スメラミコト”,意思是具有净化(清洁)或统一(整合)作用的尊贵之人。因此,选择使用“天皇”这一称号,背后有着建立一个与中国帝国相对等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意图。
■为什么皇室没有户籍、姓氏?
日本的“氏”和“姓”在6世纪下半期就已经确立。“氏”是用来指代为天皇、皇族服务的集团的称号(如大伴、物部等),这些氏族从天皇那里获得并开始使用。而“姓”则是用来表示这些氏族的等级序列的。在中世纪,氏和姓逐渐分离成了不同的概念。
由于天皇自古以来是接受这些称号的主体,而不是授予称号的一方,所以天皇本身并没有姓氏。至于现在的天皇和皇族,他们不受普通国民户籍法的约束,因此没有户籍。而是以皇统谱来代替户籍,记录着他们的家族和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