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当然,秦始皇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商鞅变法以及对人才的合理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商鞅进行变法之前,秦国的国力并不强盛。
秦国地处七国的最西端,在经济和人口上与其他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人也没有预料到,商鞅变法后,秦国能迅速崛起,逐渐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展现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强大实力。秦国逐渐壮大,先后吞并了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华大地,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尽管秦国在后期的实力非常强大,但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与其他国家的多次交战中,曾遭遇不少败绩。那时,许多名将曾参与与秦国的战斗。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当时的著名大将。
第一位:吴起
吴起是魏国的一位名将,他在魏国的军队中担任指挥职务。魏国在“三家分晋”后逐渐崛起,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国家。而此时,秦国政局动荡不安,魏国便派遣吴起去攻打秦国。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后,秦国的军队伤亡惨重,失去了河西的大片土地。在“阴晋之战”中,吴起带领的五万大军成功击败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但遗憾的是,吴起并未能在魏国继续待下去,因朝廷的排挤,他最终离开。如果吴起能够在魏国多带几年兵,或许秦国的命运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第二位:匡章
事实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不是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而是曾经把魏国从皇位上赶下的齐国。从历史的记载来看,齐国在军事上的强大不容小觑。齐国名将匡章曾两次大败秦军,其中一次是在“桑丘之战”中,匡章大败秦军,战后惠文秦王甚至派使者向齐魏王道歉。另一次,匡章带领的军队大破秦军,并攻破了函谷关,成为战国时期唯一能攻破函谷关的人。
第三位:庞涓
庞涓是魏国的名将,在“桂陵之战”中,他曾被孙膑打败,但他面对秦国时,展现了极为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河西之战中,庞涓带领魏军力挽狂澜,在多次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最终取得了胜利,为魏国赢得了关键的战役。
第四位:信陵君
经历了“长平之战”后,秦国的军事力量大为提升,其他六国想要单独挑战秦国,似乎并无太多胜算。然而,信陵君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他是能够协调其他国家联合抗秦的重要人物。在第四次合纵中,信陵君带领的联军成功击败了蒙骜率领的秦军,给了秦国致命一击。这一胜利,让秦国尝到了久违的失败滋味。
第五位:赵奢
“阏与之战”在当时并没有被看好,连魏国名将廉颇也认为胜算不大。然而,在这样的悲观情绪中,赵奢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带领军队以出奇制胜的方式打败了秦军,成功挫败了秦国扩展东部土地的计划。
第六位: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名将,他的军事才能深受世人敬仰。在与秦军的多次斗争中,李牧屡屡取得辉煌战绩,是秦国最为惧怕的敌将之一。在“井陉之战”中,李牧带领的军队与秦军对峙了数个月,这足以证明他卓越的指挥能力。遗憾的是,由于赵王的错误命令,李牧最终死于战场。如果李牧没有因命令失误而去世,秦国要统一六国,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