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昨天在“覃仕勇说史”上发表了一篇题为《1950年,几员中国将领在边境遇上了一位外籍旧部,知道有大仗打了》的文章。文中提到,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发起登陆,朝鲜战争的形势迅速发生逆转,朝鲜人民军的后路被切断,士气开始瓦解。朝鲜的次帅兼内务相朴一禹惊觉局势不妙,匆忙渡过鸭绿江,来到中国安东,去找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的司令员邓华求救。
邓华答应会把朴一禹的请求迅速上报中央,并表示只要中央下命令,他就会立刻出兵支援。
朴一禹拿到这个承诺后,也匆匆返回朝鲜。
说起第42军的来历:它原本是第四野战军直辖部队,平津战役后一度受第十三兵团指挥,参加过安阳—新乡战役。1949年5月,第42军先并入第十四兵团编制,但仅一个月后又划归河南军区,除了第124师在洛阳整训外,军部和第125、第126、第155师分散在豫西和豫东南地区进行剿匪行动。到了1949年10月,第42军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进入四川东部作战。1950年2月调往黑龙江省,7月又归入东北军区建制。
第42军的军长是有“瘸子”外号的名将吴瑞林。
吴瑞林原名吴尚德,籍贯四川巴中吴家河。他是从红四方面军成长起来的勇将,很受毛主席的信任和重视。
1935年,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川黔边境,准备渡江进入四川。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领导经过研究,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团去迎接中央红军进入川境。当时任红四方面政治部团委副书记的吴瑞林就是工作团成员之一,随李先念的红30军一起行动。
红30军经过连番战斗,攻下了西河口和懋功,为工作团沿途设置了四个接待站。吴瑞林被任命为第二接待站站长。
吴瑞林带领接待站人员千方百计筹集物资,他自己也亲手做东西——夜里连做了四双草鞋和四双毛袜子来支援军队。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到处走访调查,认真研究当地情况,并把调查结果写成文字,形成一份详尽的报告。
正是这份调查报告,使毛主席对吴瑞林另眼相看。毛主席一向重视调查工作,当得知这份材料出自年仅十七岁的“大金川省委组织部长兼少共书记”吴瑞林之手时,感到很惊讶,并当面称赞他说:“你这份材料很好,对我们很有帮助。”
到1938年底,吴瑞林担任了泰山特委军事部长。在配合主力部队粉碎日军所谓“九路围攻”时,他的腿被子弹击中,留下了残疾。尽管腿脚受伤有些瘸,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在战场上的表现。
在战场上,吴瑞林擅长采取大开大合、冒险取胜的指挥方式。久而久之,只要日伪军听到“吴瘸子”的名字,就会心生畏惧。
不过,吴瑞林最为英勇的事迹还是发生在朝鲜战场上。
有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位在美方军事学院留学的中国学生曾与校方的一位三星将军谈到吴瑞林。这位美国将军对吴瑞林非常佩服,不断称赞:“吴瑞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我很敬重他,他在战术和战略上都是一流的高手。”
为什么那位美国将军会如此推崇吴瑞林?原来在朝鲜战场上,这位美国将军曾一度被吴瑞林俘获,并在被俘期间受到了吴瑞林的优待。
朝鲜战争结束后,吴瑞林与刘昌毅、陶勇分别担任了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的司令,因此被戏称为:“南瘸子,北拐子,东海卧着一只虎。”
回到当时的情形:吴瑞林得知朴一禹来求援的消息后,向当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兼任东北军区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的高岗报告,请求秘密进入朝鲜侦察地形。高岗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吴瑞林带着军作战处长和情报处长伪装成火车司机,悄然进入了朝鲜。
老覃在去年4月22日还发表过另一篇文章,题为《1950年,彭德怀入朝后要求和金日成住在一起,金日成严肃予以拒绝》。那篇文章里提到,1950年10月12日,为了准确掌握朝鲜的战情,彭德怀带着从军委来的通讯处长崔伦、秘书杨凤安,以及郭洪光和黄有焕四名警卫员,在朝鲜外相朴一禹的陪同下,顶着风雪,比大部队更早入朝。
现在普遍认为彭德怀是中国将领中最早入朝的,但事实上吴瑞林早在9月17日就进入了朝鲜,比彭德怀早了将近一个月。
吴瑞林从安东出发,经新义州、平壤,对朝鲜北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考察。每到一处,他就和作战处长一起把那里地形地貌画成图,并把沿途的村庄、桥梁、涵洞等有军事价值的地点标出来,同时记录下应该如何开展军事行动的各种构想。
他走走停停,花了七八天时间,完成了一份关于朝鲜北部的兵地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