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在东京防卫研究所,一场夜晚的兵棋推演悄然展开。屏幕上,红蓝色的光点闪烁,代表着导弹的飞行轨迹。几位身穿便服的前自卫队军官站在沙盘旁,神情严肃紧张。桌上的文件上写着“2026年台海两栖作战假设”。这一幕鲜为人知,却传递出日本对台海局势长期的忧虑。
推演的时间设定为三年后,是因为日本的智库分析认为,到那时解放军可能已完成新一轮的战备装备更新:071E型两栖船坞登陆舰的增强型将全面下水,075型两栖攻击舰批量交付,东风-17导弹也将正式列装部队。日本在沙盘上预演的正是“最坏的情况”。然而,日本对台湾的关注,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早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发生时,日本就第一次派兵登陆台湾南部;1895年,甲午战争后的战败使得清朝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日本因此得到了第一块海外殖民地。半个世纪的日治时期证明了台湾不仅可以作为“跳板”,还能够控制南方的航线。
日本的资源依赖问题,是无法忽视的隐痛。数据显示,日本70%的石油来自中东,而海上运输必须穿越巴士海峡或台湾海峡。一旦这些航道被封锁,日本的炼油厂将在30天内耗尽原料。因此,东京一直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紧密相连。2021年,时任副首相麻生太郎公开表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为后续的兵棋推演埋下了伏笔。
回到推演现场。设计人员将解放军与美军的训练水平设定为相当;台军的机动步兵营战斗力设定为解放军合成营的75%;双方的导弹拦截率统一设定为70%。表面上看,这样的设定显得相对公平,但实际情况却掩盖了一个重要的差距——信息控制权。如果卫星和预警机被对方压制,纸面上的数值将失去意义。推演还假设大陆的海上运输能力仅相当于二战时的诺曼底登陆,那时大量民用船只将被强行征用。这样一来,蓝方(即日本和美国)可以轻易地在舰载机巡逻时“打击慢速目标”,并且随着伤亡的增加,战局的数字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必须在72小时内阻止登陆!”一位自卫队退役将校低声说道。“那就看解放军愿不愿意答应了。”旁边的人回应道,语气中带着些许不安。这段对话虽然没有写入官方报告,但它真实反映了兵棋推演中的情绪:日本清楚,自己的海空力量最多只能拖延局势,而不是决定战斗的胜负。
报告的结论是:解放军的运输船损失过半,两艘航母被击沉后转入防御状态。美日联军则付出了19艘军舰和400架战机的代价;台军坚持了一个月,最终被孤立,战线僵持。尽管日本方面自认为“取得了有限的胜利”,但损失的代价同样沉重。当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总吨位不足30万吨,而在兵推中损失的15艘军舰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这样的胜利显得几乎不可承受。
值得一提的是,推演假设美军将在三天内立即参战,并持续压制中国沿海机场。然而,从冷战至今,美国在东亚的用兵逻辑一直强调“他国出面、自己压阵”。如果发生冲突,美方很可能要求日本首先承担前沿损耗,然后根据战场形势决定是否增援。兵棋推演忽略了这一点,得出的结论显得过于乐观。
历史已经给出了警示。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日本海军失去了制海权,依然在所罗门群岛苦撑,直到1945年最终因战略资源耗尽而崩溃。如今,面对高超音速武器和反介入系统,第一岛链上的航空和港口设施可能在开战数小时内就会遭到攻击,90%的战机被摧毁在地面上也并非不可能的假设。然而,推演对此现实的处理显得过于轻描淡写,导致胜负的判断显得过于轻率。
有人曾问,如果台海局势突然发生变化,日本是否会毫不犹豫地介入?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从法律角度来看,日本新版的安保三文件虽然放宽了“反击能力”的限制,但对海外联合行动仍然存在多重政治审查;从经济角度来看,东京股市对风险的敏感度非常高,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可能会引发资本外流;从社会层面来看,日本战后和平宪法和低烈度的军事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民众心中,民调数据显示,支持派兵赴台的民众从未超过半数。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全面介入”显得更加像是纸面上的豪言。
与之相对,解放军自2016年以来,持续在东南沿海进行跨区域的机动作战演练,2022年,东部战区已进行环岛实兵实弹演练,初步检验了封控能力。此外,解放军在一体化火力打击、远程火炮、无人机协同以及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复合饱和打击方面,已经逐步具备了强大的作战能力。在登陆作战的前提下,解放军正在迅速建立制电磁权和制空权。而日本的兵棋推演仍假设制空权掌握在美日联军手中,这无疑是将对手看作是“旧时代的慢速大部队”。
兵棋推演还忽略了大陆本土的纵深。美日舰机若要进入台海作战,必须穿越第一岛链,而岛链上布满了反舰弹道导弹、岸基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以及水下声呐网等防御设施。任何大型航母编队都将面临高速、多弹种、深度饱和的打击链。以东风-21D导弹的再入速度计算,拦截系统的反应时间可能不到30秒,而现役的“标枪”驱逐舰垂直发射系统并没有足够的防空能力应对这样的威胁。
遗憾的是,推演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剂,它给部分人提供了一种“拖延三周就能获胜”的安全感,却没有正视补给线脆弱这一根本问题。日本本土的纵深极为有限,港口密集分布,一旦第一批燃油和弹药被切断,再多的高技术装备也无法支持长期作战。二战时的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今天的日本似乎并未从中得到足够的警示。
因此,日本一方面在悄悄筹划兵棋推演,另一方面又在加大国防预算——2024年度的预算将突破国内生产总值的2%,创下战后新高。表面上看,这显得是强硬的姿态,但背后却充满了焦虑。如果台海真的成为冲突的焦点,日本除非愿意冒险国家命运,否则很难从中全身而退。
兵棋推演结束时,沙盘的灯光熄灭,地下大厅恢复了寂静。参与者抬起头,看到墙上的时钟,指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留给他们审视现实的时间并不多。解放军是否会失去两艘航母仍是个悬念,但推演中轻描淡写的代价,在这黑暗的夜晚显得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