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奇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一首诗,一首诗只有两句,至今人人会背
创始人
2025-10-28 09:02:35
0

前言

在北宋时期,有一位诗人,他因其极度懒散的性格,一生只写了一首诗,且只有两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首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几乎每个人都能背诵出来。这位诗人以其独特的境界和这短短的诗句,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位巡检的不平

苏麟是北宋时期杭州巡检司的一名官员,负责沿边地区的军政事务,日常忙于训练士兵、巡视地方,生活异常繁忙。常年奔波于外,他几乎没有时间回到杭州,久而久之,身心疲惫,甚至连休息的机会都很少。

某年,苏麟因公务偶尔回到杭州。天时地利人和,这次回城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他终于得知,杭州的新任知州是范仲淹,一位有着崇高品德的政治人物。范知州不仅关心下属的成长,而且眼光独到,总能发现人才,且将他们安排到适合的位置,许多官员因此得到了晋升。他的德行与能力,使得人们都称赞他是个难得的好官。

听闻这些,苏麟心生期待,想着也许自己能得到这位知州的赏识。然而,作为一个身处边远地区的小小巡检,他深知自己距离繁华的杭州差距甚远,也不曾想过自己能引起知州的注意。这样的想法让他心中感到失落,仿佛自己像是那被忽视的野花野草,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得到赏识。

于是,在一次与同事们的闲聊中,苏麟忍不住吐露心声:“我这些同事啊,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啊!”这句无意的感叹,道出了他内心的酸楚。

知州的赏识

苏麟并没有意识到,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感慨,竟然会在他的人生中掀起波澜。几天后,苏麟因公务拜访范仲淹。这位知州待人谦和、礼貌,丝毫没有架子。在交谈过程中,苏麟再次想起那句心中的感叹,禁不住脱口而出:“我那些同事啊,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啊!”

话一说完,苏麟心里有些后悔,担心这句话会冒犯到这位高官。然而,令他意外的是,范仲淹竟然没有生气,反而笑了出来。那笑声中没有丝毫责备,反而显得亲切。

笑过之后,两人继续谈论公务。范仲淹深刻地意识到,苏麟不仅勤奋务实,而且对边防事务有独到的见解。于是,他决定提拔苏麟,并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帮助他升职。

得知自己被提拔的消息后,苏麟欣喜若狂,心中感激不尽。他明白,这一切完全是范仲淹的慧眼识才。此后,苏麟再也没有去吟咏诗词,而是专心于自己的工作,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官员。而那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感叹,也成了他流传于世的唯一诗句。

范仲淹的坎坷命运

范仲淹的识人之明,帮助了不少官员走上了仕途。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仕途一度辉煌,他的命运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他44岁时,正是仕途的黄金时期,范仲淹从杭州知州升任苏州知州。作为宋代的第一大城市,苏州的知州职责重大,权力极大,几乎可以与宰相相提并论。然而,这一职位的升迁,也为他的仕途带来了转折。

在担任苏州知州期间,范仲淹卷入了当时的“庆历新政”,因为直言不讳地提出改革建议,触怒了当时的权贵,最终被贬官外放。尽管他在外地仍然尽心竭力地治理地方,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但再也未能回到京城。

随着年岁渐长,范仲淹的身体日渐衰弱。64岁时,他在前往新的任地途中因病倒下,最终去世。临终时,他留下了一句遗言:“我虽死于道路之上,犹有所不弃也。”他指的是自己始终不弃理想,始终不忘那些辛勤工作的基层官员。

范仲淹死后,宋仁宗亲自为他题写了“褒贤之碑”,并赐予他“文正”的谥号。此时,年轻时未曾获得关注的苏麟,可能也为这位命运多舛的知州感到惋惜吧。范仲淹早已没有心思去关心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自己的命运早已无法逆转。

一句鲜为人知的感叹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诗言简意赅,易懂却富有深意。楼台指的是古代的水榭,离水近的楼台更容易欣赏到月光;而向阳的花木,总是最先迎来春天的温暖。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人在官场中的处境:离权贵近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提拔和重用。

这句平实无华的感叹,反映了苏麟内心的真实想法。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有眼光的范仲淹。若是换做一个心胸狭窄的官员,苏麟这一句话可能会使他陷入困境,得不到任何机会。

那时的苏麟,尚年轻、充满激情,或许并未意识到未来官场的险恶,也未曾想到自己能有机会得到如此的赏识。正是这种单纯直率,才使得他能够在无意中改变自己的人生。

有人认为这是宋代虚构的传奇故事。然而,事实与否并不重要,这句诗所传达的现实意义至今依然存在。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遇到贵人的赏识,不妨像苏麟一样,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许,正因为真心话的流露,我们能遇见那个懂得欣赏我们的人。

结语

苏麟的一句真心话,令人困惑;而范仲淹的笑声,却令人惊讶。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过像苏麟那样的迷茫,也有过期待遇见像范仲淹那样知人善识的时刻。困惑不是终点,真正的契机是你遇到的那个人。我们每个人都还拥有无数的可能。

苏麟的命运因一句感叹而改变,而范仲淹,虽然功成名就,却未能躲避宦海的风浪。两人的故事,一个激励着我们勇敢追求梦想,另一个则让我们深思命运的无常。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依然在继续书写,或许某一天,我们也会像苏麟和范仲淹一样,迎来属于自己的转折点。

相关内容

“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建...
财联社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
2025-10-28 17:08:25
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嗨匠...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抚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嗨匠茶道工作室(个体...
2025-10-28 17:07:45
古丈生香源茶叶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古丈生香源茶叶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王...
2025-10-28 17:07:25
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丁浩夺冠
10月25日,第十九届倡棋杯中国职业围棋锦标赛决赛三番棋第二局在成...
2025-10-28 17:05:41
原创 ...
1939年,吴清源和木谷实的十番棋在镰仓开战,这场棋局后来被称为“...
2025-10-28 17:05:39
原创 ...
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历史波澜壮阔,英雄人物众多,名将如云。这一时期...
2025-10-28 17:05:32
上海申花2-2大连英博Ma...
上海申花2-2大连英博Match Day比赛日纪实
2025-10-28 17:03:08
原创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长平之战被认为是最早、规模最大且最彻底的歼灭战。...
2025-10-28 17:01:58
原创 ...
263年,魏国三路大军对蜀汉发起了进攻。其中,邓艾带着一支小军队,...
2025-10-28 17:01:32

热门资讯

原创 除... 说到“垂帘听政”,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慈禧太后,因为她实在是太有名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她。可要让我...
原创 雍... 前言 清朝的雍正帝,以铁腕治国、勤政务实著称。如果他再多活十年,朝廷的权力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原创 顺... 在顺治皇帝临终前,他作出了一项历史性的决定:他选择了四位亲信大臣来辅佐年轻的皇帝,并在遗诏中明确指定...
原创 袁... 1916年春天,袁世凯短暂的帝王生涯在3月的83天后宣告结束。袁世凯试图逆历史潮流称帝的行为引发了全...
原创 赵... 赵构把皇位传给太祖一脉,主要是因为他对形势的分析非常清晰、透彻。赵构的父亲、哥哥和弟弟都被金人从开封...
原创 曹...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代汉...
原创 长... 这是一个常常讨论的话题,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最新的看法。历史上的教训非常惨痛。赵王错误地任用赵括替换廉...
原创 安... 安史之乱为何能够持续长达八年,而且发生在唐朝的盛世时期呢? 安禄山是唐玄宗提拔的三镇节度使,他的权...
原创 世...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为未来的光辉照亮了道路。今天我...
原创 多... 在动荡不安的明朝末年,一位名叫多尔衮的人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他的抉择,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为...